常宁此时犹如置身于惊涛骇浪中的孤舟,大脑却在这极度的困境中飞速地运转着。四周是看不见尽头的黑暗与绝望,在这孤立无援、仿佛被整个世界遗弃的境地中,他的思绪拼命地搜寻着那可能存在的一丝曙光。突然,一个名字如同闪电般划过他的脑海,那就是曾经在他最艰难时刻,毫不犹豫地慷慨借给他钱的孟祥大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孟祥大哥能有如此气魄和财力大方地借出那笔巨款,绝非偶然,其背后是有着深厚且令人瞩目的背景以及雄厚到让人难以企及的实力支撑。孟祥在四方台、沙园以及绥化地区已然是声名远扬、无人不知的沙场老板。他名下的沙场,占地面积广阔,一眼望去,堆积如山的沙石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其规模之宏大,令人咋舌,各种先进的开采、筛选和运输设备整齐地排列其中,每日不停地运转着。那产出的优质沙石,颗粒均匀、质地坚硬,如同河流般源源不断地运往各地的建筑工地,成为众多建筑项目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材料。
而且,孟祥还拥有着铁路职工这一特殊且稳定的身份,这在物流运输领域简直如同掌握了一把金钥匙。凭借着内部的人脉关系和对运输流程的熟悉,他能够巧妙地安排沙石的出货时间和路线,确保货物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抵达目的地。无论是原材料的采购,还是成品沙石的销售运输,他都能在铁路运输的庞大网络中找到最便捷、最经济的通道,这一优势让他在众多同行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
在当地的社会生态中,孟祥可谓是黑白两道通吃的风云人物。他凭借着沙场带来的巨额财富,广泛地结交各方势力,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市井混混,其人脉资源如同一张紧密交织的大网,覆盖了社会的各个层面。不少人都削尖了脑袋争着巴结他,希望能从他庞大的商业帝国中分得一杯羹。他的生意在这种得天独厚的环境下做得风生水起,说是日进斗金也毫不为过。随着各个城市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的建筑建设热潮,孟祥的生意更是如同猛虎添翼,蒸蒸日上。那些建筑商们,为了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拿到质量上乘、供应稳定的沙石货源,都不得不放下身段,主动与他打交道,遵循他所制定的看似严苛却又不得不接受的交易规则。因为在这个行业里,孟祥的货源就如同建筑行业的生命线,稳定且质量可靠,几乎占据了市场的半壁江山。一旦哪个建筑商失去了与他合作的机会,那么建筑项目的进度必然会因原材料的短缺而陷入停滞,质量也可能因为使用了劣质的沙石而大打折扣,甚至引发严重的安全隐患。
常宁深深地明白孟祥所拥有的巨大能量,在这走投无路、四面楚歌的艰难处境下,他满心期待着孟祥能够再次展现出曾经的豪爽仗义,伸出那有力的援手,帮助他度过眼前这道几乎无法逾越的难关,彻底解决梁老七带来的这场灭顶之灾般的危机。然而,常宁也并非头脑简单之人,他清楚地意识到,孟祥虽然在表面上给人一种豪爽、重情重义的印象,但毕竟是在商场这个充满尔虞我诈、利益博弈的战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手。每一个决定,无论大小,对于他来说都必然会在心中仔细地权衡利弊得失。常宁的心中此刻犹如怀揣着一只小兔子,忐忑不安地跳动着。他不知道孟祥是否愿意为了他这个同事之缘、在孟祥庞大的社交圈子里显得微不足道的朋友,卷入这场复杂到让人头疼、危险程度极高的纷争之中。但此时此刻,孟祥就像是那在狂风暴雨中若隐若现的灯塔,是他唯一能够抓住的救命稻草。
当然,如果孟祥不帮的话,那么常宁真的就陷入了绝境之中。在他所处的这个圈子里,其他的铁路职工和他一样,每日过着按部就班、两点一线的生活,仅仅依靠着那份稳定却微薄的工资维持生计。他们的生活平淡且规律,在地方上没有积累下任何有效的社交资源,也没有足够的财力和势力去应对像梁老七这样的地头蛇。
这些铁路职工们,每天早早地起床,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忙碌于铁路的检修、维护或是运输调度等工作。下班后,便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照顾家人,准备第二天的工作。他们的生活圈子狭窄而封闭,除了那些从小一起长大、知根知底的儿时玩伴,几乎没有什么广泛的朋友圈。而这些儿时朋友,大多也和他们一样,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自身难保,根本无力伸出援手帮助常宁解决如此棘手的难题。
常宁深知这一点,所以他才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孟祥身上。他想起孟祥借钱给他时的那份果断和信任,心中又燃起了一丝微弱的希望之火。他不断地在脑海中回忆着与孟祥相识相知的点点滴滴,试图从中找到一些能够说服孟祥再次帮助他的理由。他甚至开始计划着,如果见到孟祥,该如何开口,怎样才能让孟祥感受到他的诚意和困境的紧迫。
然而,与此同时,常宁也不得不考虑最坏的情况。万一孟祥拒绝了他,他又该何去何从?是继续独自面对梁老七的威胁,还是尝试寻找其他更加渺茫的途径?这些问题像一团乱麻,在他的脑海中纠缠不清,让他感到无比的焦虑和无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