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在秦淮河唱汴梁城,至少不会引起本地士子太多反感。
至于为何是悲剧?道理很简单嘛,悲剧以表现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以其悲惨与不幸的结局为基本特点。从哲理的角度来说,就是促使观剧者能够运用否定之否定规律来调动情绪进行反思,在叹息中自觉性地运用因果观念的逻辑条件联系面临的现实而引起共呜,故此比喜剧更能打动人心。
好吧,以上是冯大忽悠……咳,是冯大才子的深刻解读,小应同学深以为然。
名ji和太学生?也就是才子佳人喽,这样的戏码很迎合市场需求,在这十里秦淮河还能引发共鸣。可以预见的是,此戏推出必会大受欢迎。
至于她北上汴京后“白楼”的运作,大抵是勿需多忧的。这段日子,应戏痴可是费了好一番心思,物色了数个有基础有潜力有能力的好苗子并倾囊相授,不用多时这几人便能将“白楼”支愣起来。有冯改之,剧本也是不愁的。
让应素白犯愁的是,她原本最为看好的那个人却是执意要一起北上,且眼泪汪汪的说舍不得她这“师傅”——甄金莲撇撇嘴,哼,戏精。
戏精?戏精好啊,才能在这个行当立足嘛,为师老怀甚慰哪。也罢,就让她跟着吧,应素白也是舍不得这名爱徒,便应允下来。
这名“爱徒”便是被朱珠骚扰的那位了,姓梁,小名红玉,十五岁,原籍池州,生于淮安。
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她自幼随侍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方腊起事时,迅速发展到几十万人,连陷州郡,官军屡次征讨失败,她的祖父和父亲都因在平定方腊之乱中贻误战机,战败获罪被杀。梁家由此中落,梁红玉也沦落为京口营ji,即由各州县官府管理的官ji,但由于她精通翰墨,又生有神力,能挽强弓,每发必中,对平常少年子弟便多白眼相看,毫无娼家气息。
方腊,又是方腊,那场动乱让太多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仅此而言,他便是死有余辜了。
但罪魁祸首还是这常氏王朝的统治者,“贻误战机”者难道不是那些不作为的将领头头,一旦有了祸事便甩锅给属僚,“替罪羊”何其无辜也。
到金陵后,通过多方打探,常三从各处赎出一批营ji,梁红玉便是其中之一。
应素白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