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烟笼十里

鼎定河山 品涩居士 1414 字 9天前

作为臣子,皇帝有错时,就当直言规劝、犯颜直谏,上不负时主,下不阿权贵,中不侈亲戚,外不为朋党,不以逢时改节,不以图位卖忠;皇帝应知人善任,更应从谏如流、不耻纠错。如此,国可兴也。

可有几个臣子能做得到?文人风骨抛不得,武者面子放不下。朱勔之流就精于此道,他们不得宠那才怪!

再者,皇帝会真喜欢直臣?会贱到喜欢啪啪打脸的感觉?

当谏臣那是文人们的最高成就,是读书人一辈子都想干的事情,然而谏臣是为国而生,也是为国而死的职业,几乎是扛着棺材上殿,能“名扬千古”的谏臣“屈指可数”。除了寥寥数位名扬千古之外,其余可都没能获得好下场。

是的,如果皇帝不采纳谏臣的意见甚至把他们处死的话,就会在历史上留下一个污名,而被处死的那些个大臣,也会名流千史。但这并不妨碍皇帝给他们穿小鞋啊,随便找个由头,分分钟就教做人。若真被惹毛了,皇帝杀几个不听话的臣子又算得了什么?

所以啊,对于朱勔这类人,就当疯狗好了,总不能狗咬了你你还得咬回去吧?

“白楼”有常三坐镇,打着朝阳王的招牌,便是朱勔亲至也不可能去得罪貌似赋闲实则为王一方的常珦父子。

董小宛丝毫并将此插曲放在心上,反正都要北上了,有甚好怕的?

至于应素白,一心想着排戏,对这些凡事俗务更是不闻不问。当务之急,她要赶在去汴京前将《杜十娘》这出戏排练出来。

对于去哪在何处落脚,应素白无所谓,总之跟着董小宛就是,不乐意的是,这会耽误排戏啊。烟花三月上汴梁,得,只够排演一个本子了的。

至于为何要紧着《杜十娘》,那还不是因为这个故事应景呀,关于歌舞戏剧,应大家可是个中能手。

小主,

这个故事说的是汴京名ji杜十娘为了赎身从良,追求真爱,将自己的终身托付给太学生李甲。可李甲生性软弱,自私,虽然对杜十娘也是真心爱恋,但又屈从于社会、家庭的礼教观念,再加上孙富的挑唆,最终出卖了杜十娘,酿成了杜十娘沉箱投江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