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豪气满朝

鼎定河山 品涩居士 1654 字 9天前

恰巧,冯过算是知道并多少了解主考官杨廷和的。辛弃疾、资哲、李格非包括陈亮都或多或少的论及此君。对于有可能位列辅臣的,怎可能缺少关注?

辛弃疾评其曰:“忠诚而刚正,知有国家而不知有身。”

资哲言简意赅:“他日麒麟画形。”

李格非则慨叹道:“吾于文翰,颇有一日之长,若经济事,须归介夫。”

冯过早已习惯这个时空的“混乱”,对于那个时空不同朝代的名人同处一时并不觉稀奇。

他并不确定此君是否为彼君,但纵观其人生轨迹与那个时空的大明首辅极其相似,譬如:

一夜分为五更,两小时一更;故称秋季三个月为“三秋”,即初秋七月(孟秋),中秋八月(仲秋),晚秋九月(季秋)。杨廷和七岁时,一次,他父亲与客人对饮到深夜,有一个客人说:有一更矣。一客云:半夜矣。一客云:五更有一半矣。出上句“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让客人对,可是无人对出,在一旁的杨廷和随即应对“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之中”,语惊四座。

而且,他还有个儿子,唤作杨慎,时年廿四岁,正参加东京会试。没听说过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了解一下。

不过,杨大公子还未作出那阙流传千古的名词,并不影响冯七郎“着”《三国演义》大计。四大名着呀,想想唯有搬这本合适。

巧的是,在那个时空,杨慎便是在这个年龄状元及第。

冯过掰着手指算算,徐元杰、刘几、胡铨、杨慎包括陈亮在那个时空都是状元,此科会试可谓是群星荟萃,竞争不可谓不激烈哪。

一记锣声将他拉回事实,放题了,军士高举着题牌沿着号舍慢慢走过,上面清清楚楚写着的四书题是:

志士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