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英雄无觅

鼎定河山 品涩居士 1286 字 16天前

关于枢密院一事,冯过颇为不解。特意去查阅了相关书籍后,他愈发确定了这是个平行时空。嗯,架空历史,大有作为。

依着时间推算,时下相当于那世的明朝中期,但自五代十国后的历史走向却截然不同。就政治环境而言,定国大抵与北宋相仿,文化氛围与明朝相似,不过官职却极为混乱,唐宋元明时期的官名皆有出现。

小主,

如枢密院,在那个时空,乃是五代至元的最高军事机构,唐始设枢密使,掌文书,以宦官任之。后唐时枢密使辅佐宰相,分掌军政。宋设枢密院与“中书”分掌军政大权,号称“二府”。辽代按南北面官设北枢密院和南枢密院。元代,枢密院主管军事机密事务、边地防务、并兼禁军。明代,朱元璋废之,改设大都督府统军。

至于其间官职,与宋代类似。宋初罢宰相兼掌枢密之制,遂与中书门下(政事堂)并称“二府”,对掌军政大权。本院专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军马等政令及出纳机密命令之事,为国家最高军事机构。初设枢密使、副使,后陆续增置签署院事、同签署院事、知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通常使、副使与知院、同知院不并置,神宗熙宁元年始同时设置。元丰五年罢使与副使,置知院事、同知院事各一人。南宋初,命宰相兼知枢密院。高宗绍兴七年复置枢密使,仍以宰相兼任。二十六年罢宰相兼领枢密,三十二年复令宰相兼枢密使,后不改。

而枢密院直学士乃是随侍皇帝以备质询并执掌枢密军政文书的枢密院官职,与观文殿学士并重,掌侍从,备顾问,其兼签书枢密院事者掌枢密军政文书。

随侍皇帝啊,可见辛枢直真真的简在帝心。

明宗末和英宗初,辛弃疾连上《美芹十论》和《九议》二文。前者乃是十篇议论文,陈述抗燕救国、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大计,目的在於希望定国能由排除南北勇怯的成见,进而自治图强,从第一论以至於第十论,无一不是精辟之论。

“芹”指芹菜。《列子·扬朱》篇载:有人向同乡富豪赞美芹菜好吃,结果富豪吃了反倒嘴肿闹肚子。后人以“献芹”称所献之物菲薄,以示诚意。

此论是献给皇帝的,辛稼轩自谦,说这《十论》不过是他自己觉得好,皇帝不一定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