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这个重任已经落到了虞允文的身上,如果能够跨过这道难关,将必定是羽化成蝶的蜕化和锐变。
“如此甚好,两位勠力同心,朕心甚慰!”
“在朕看来,文臣武将有才者皆可统兵,重文抑武已然不合时局,大宋要的是文武并重,兼容并蓄!”
赵构这话一出,让韩世忠和吴璘这些武将出身的重臣感动得热泪盈眶。
大宋的武将被压制的那么多年,还从来没有一个君王能够将武将拔高到文武并重的高度。
并不是赵构此时着眼于北伐,而给武将们画个大大的饼。
而确实是赵构自己切身之感受,那便是文武并重所带来的朝堂风气和战略局势的改观。
文武并重的出现,不仅仅体现的是赵构的韬略,更是未来朝堂平衡的一种体现。(注:大宋蔡京、秦桧、史弥远和贾似道等文官重臣之祸乱,一点都不亚于唐时的藩镇之乱。)
“官家英明,大宋无藩镇割据之基础,一味抑武委实难以开疆拓土,亦难以御敌于千里之外!”
韩世忠激动的回应道,如若是平时他绝无可能会如此附和。
但他能够看出官家确实是发自内心的在反省前几代君王的国策,也看出了重文抑武的弊病之所在。
通过保下岳飞之后,在蔡州和郾城的连战连捷,如若重用文臣征战恐怕难以出现这样的局势。
而眼下的大宋的禁军和厢军的模式,就注定就是文武并重也难以出现藩镇自立的局面。
纵观历朝历代,自周分封诸侯之后,集权便难以在朝堂出现。
唐时一味重武,藩镇军阀便蠢蠢欲动。
而只有文武并重,且能够兼容并蓄,并能有辅之以朝制而监督,自然不会出大乱子。
“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尔”原本就是藩镇割据的真实写照。
不得不说唐时的武将地位尊崇,文臣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这正是这样的藩镇格局,才让各地军阀拥兵自重,不听号令。最终导致各自为战,各立为王。
因此太祖立国之初将自己对于历代的经验和五代的教训得以总结,才逐渐出现了大宋重文抑武的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