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试革新之要义,朕提此三点。诸位爱卿有补充皆可畅所欲言!”
赵构望着众人,将自己的想法和对殿试变革的理解和盘托出,同样也需要群臣的意见以免以偏概全。
“臣以为官家所言直击殿试之陋习,减少进士数量,重策论而轻诗词经义,减科举科类而增武进士人数,皆为医治殿试沉疴之良药。臣附议!今次殿试礼部可依官家之论而往下施行。”
赵鼎作为丞相首先站出来赞同官家的观点。
他认为赵构所提的想法句句都在点子上,既符合变法革新的要求,又符合当下朝堂的用人诉求。
同时他强烈的感觉自己和官家之间的政见越来越相近,甚至有时候他所思所想正是官家所思所想。
“臣李光附议!”
“臣刘大中附议!”
赵构满意的看着众人所持的态度,自己的想法能够迅速得到回应和施行,他要的就是这样的效率。
可是这样的效率,不是每个皇帝都能够把控的住的,这要是在仁宗朝时期绝对是不敢想象的。
仁宗皇帝有什么想法不仅有相权在牵制,就连台谏也会插上一脚,造成政令难统一,各自为政却又相互牵制,在内耗中而丧失施政效率。
眼下的大宋可以说已经是皇权至上,无可争辩。
“礼部可拟好策论题目?”
赵构见殿试大的方略已经讨论完毕,抛出了第二个问题。
策论既然是重点考核的内容,那么策论的题目可以说是重中之重。
“礼部已经拟好三个策论之题,还请官家定夺!”
礼部尚书刘大中连忙将拟好的策论题目双手奉上。
赵构细细的看着,时而眉头紧锁,时而偶露笑容,时而陷入沉思。
他看完三个策论题目,心中还是颇为认可,毕竟还算是各有个的特色。
策论的题目大意是题一为力战与议和之间如何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