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的五月,春夏交接之际,春未尽而夏初临。
御书房。
赵构手中拿着礼部转过来的殿试奏疏草案,心中若有所思。
省试已经结束,对于举子们而言更为重要的殿试便即将进行。
赵鼎与李光还有礼部贡院等一干人在旁静静的等待着官家的批阅定稿和训示。
变法革新中的裁汰冗员,科举考试的缩编和减少,是其中重要的环节。
一旦开了个好头,那么今后的科举考试的人才选拔和优质人才数量会更加精进。
对于赵构而言,殿试意味着科举最终的结果,也意味着形成好的范例,一点都不能马虎。
大宋的科举考试在仁宗朝时期是两年一次,后来神宗朝时改为三年一次。
后来历代皇帝皆沿袭神宗之制,都是三年举行一次。
按照祖宗之法,今年是绍兴十二年正好应该举行科举考试。
赵构将今年定为科举之年,并在去年秋闱解试之后,便进行春闱,将省试和殿试紧密的连接在一起进行。
非常之时用非常之法,当他提议之时赵鼎和李光等人便迅速执行。
因此到了五月之时,历经解试和省试之后脱颖而出的举子们,便马上到了面临殿试之际。
为什么如此急切的想要举行科举考试?
其实赵构对此事考虑良多,有他自己的想法。
一则革新变法中的科举改制需要及时推行和试验,二则需要一拨天子门生为自己和朝廷留一批可用之才,三则是新晋一批优秀年轻士子能为朝堂注入新鲜血液。
按照三年一次的科举,那个革新变法中关于科举部分的改革则需要快速推进待,如果让时间来等人,这是赵构不愿意看到的。
眼下所有的事情都在齐头并进的进行,都是环环相扣的,哪个环节都不能落下,这也是赵构急着科举考试的心情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