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考虑功劳也应该酌情考虑,这是官家念及功劳和旧情的人性的一面。

既然保留张俊的爵位和养老之资,也就说明官家还是重感情的。

对于张俊这位有拥立和救驾之功的人还是会保全其体面。

这其实也是赵构的御下之术,那就是对待有功的臣子会留有余地。

而这样的态度也相当于同样适用在场的所有人。

“众卿可知朕为何一再要求秦桧与张俊主持议和?议和之事为何不派朕赖以信任之人?”

“因为主持议和会承担骂名,秦桧与张俊皆为朕已弃用之人,参与议和也算是为朝廷分忧!”

“朕不忍你们被不明真相的百姓所唾骂,因为你们坚定北伐的意志是百姓心中的希望。但朕亦希望自己也能成为百姓心中的希望所在。”赵构说道。

为什么要让秦桧和张俊主持议和,他从来没有向核心班底交待过,也从来没有解释过。

自己的良苦用心或许有些人能够体味到,有些人却不一定能够了解。

承担骂名是皇帝的必修课,从古自今没有皇帝没有被骂过。

就算是再有道的明君,难免在纲领施政和国策制定之中出现疏漏。

芸芸众生,不可能每个人的利益都能兼顾到,只要绝大部分的人支持和信任便已经算是明君。

因此赵构不害怕议和给自己带来的骂名,但他担心主战派这些核心班底被百姓唾骂。

百姓们不知道这次议和与以往议和的不同,但带给他们希望的是主战派的这些代表人物。

如果赵卿、李光或者韩世忠等人参与议和,或许会彻底让民众寒心。

一旦民众彻底失望,那么朝廷需要花很长时间,需要花很多精力才能扭转民众们的认知。

这显然是赵构不愿意看到的,这也是赵构良苦用心之所在。

众人此时才明白官家的真正用心,原来不让核心班底的人主持议和完全是为了保全他们的声誉。

赵鼎此时激动得无以复加,说道:“官家思虑周全,所思所想皆为臣等着想,臣万分感激!”

他说这话也不无道理,想当初赵鼎作为主战派的代表人物,在朝堂和民间都有很多人支持。

如果将他这样的代表人物去主持议和,对于大宋和赵构而言无异于自己打自己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