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和接着解释道:“朱能将军说的没错,这字迹是小海的字迹。”
看了一眼朱棣的脸色,马和没有再说下去。
他擅长察言观色,对于朱棣的性情很了解。
他知道,郑海写这封信一定是遇到了困难,否则,不会出此下策。可能如信中所说,郑海与城中百姓都已经断粮,几乎要饿死了。
但他更了解朱棣,他知道朱棣并不打算就此罢兵。
所以,他左右为难,只能选择沉默,为郑海默默祈祷。
“就算这封信,真的是郑海写的又能怎样?”丘福上前道,“殿下,如郑海所说,济南城中断粮已久。再过不多久,就算我们攻不上城墙,他们也会被困死、饿死。”
朱棣并没有任何表示,只是静静地听着,仿佛在思考。
营帐中,许多将领都同意丘福的观点,纷纷点头,表示认同。
张玉道:“殿下,信中郑海说“哀兵必胜”,就算城中缺粮,我军却依旧攻不下济南。可见,郑海说的没错。济南守军誓死抵抗,我军就这么拖下去,也不是个办法……”
“张将军,既然都已经围它三个月了,再耗它一个月又如何?”丘福提出反对。
谭渊附和道:“没错!就算攻不下,那我们就困死它!我们就不信,拿不下济南!”
就在这时,一名传令兵冲进营帐:“报!殿下,北平来信。”
营帐中,所有人都安静下来,静静地等着朱棣阅读这封北平捎来的书信。
大帐外,军营里也很安静。
守在大帐外的两名卫兵,朝燕王的营帐看了一眼,有些期待。
没听到营帐中有任何动静,他们有些失望,不约而同地抬起头,看向天上的一轮明月。
八月十五,今日正好是中秋。
中秋是团圆的日子,可又有几个家庭能够团圆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一顿团圆饭,说来容易,有时却难上加难。
看着窗外的一轮明月,施若绮忍不住流下了泪水。
她已经有两年多没回家了。
从大明回南洋,需要等待冬季风。有冬季风,南下的船队才能顺风远洋。
这两年,施若绮都留在大明。
她没有跟随父亲施进卿返回南洋,而选择是留下来,为郑海经营着山海盟与六横岛的双屿港基地。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施若绮深谙这句诗的情境。
望月更思乡,思乡情更浓。
“咚,咚,咚。”
忽然,门外响起几声敲门声。
轻轻抹去脸上的泪水,施若绮关上窗户。
“二姐,我来给你送饭了。现在,方便打开门吗?”
房门外,传来郑海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