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沉思了片刻,再次询问郑海道:“你的这个消息可靠吗?”
郑海点头道:“这是我分析出来的,锦衣卫里都没有消息,十有八九是这样。”
道衍和尚一双病虎三角眼炯炯有神:“殿下,贫道猜测,十有八九是黄子澄等人暗中搞鬼,将消息压下,故意不让朱允炆得知。”
“哈哈,天助我也!”朱棣开心地笑了,“正好本王要上书,这可是离间他们君臣的好机会。”
“马和,你把十七弟与本王起草的折子给道衍看一下,本王这道折子正好戳一戳他们的心窝。”
说着,朱棣一脸笑容,再次举起茶杯,轻轻拨了拨茶盖,抿了一口茶。
马和掏出一本折子,递给道衍和尚。
道衍拿起厚厚地折纸,那双三角病虎眼微微瞪大,一边看一边点头,嘴角不自觉的上扬。
道衍眼睛明亮,脸上挂着笑容,不时称赞道:“殿下,文采超然,字字见血,写得好!”
朱棣呵呵笑着,解释道:“这可不全是本王的功劳,本王的十七弟才是主笔人,本王只是说了个大意。”
“宁王这才学,堪比朝中大儒,殿下可谓知人善任,相得益彰。”道衍又赞许了一声,这才合上折子,随手递给郑海。
郑海接过折子,打开厚厚的折子,认真阅读起来。
妈呀,这么长的折子,这至少也有千余字了!
看着长长的奏折,字迹娟秀,光看字迹还以为是女子的书法,令郑海暗叹。
可这奏折写得真长,起码有千余字。
古代的奏折大都是文言文,一千多字起码相对于现代的一万多字。
这么长的奏折,看得郑海头疼不已。
宁王朱权的文笔确实不错,郑海不得不佩服,但这奏折不像是臣子上奏,更像是示威与示强。
开头第一句讲得就是君臣孝道,不像臣子该说的话,倒像是叔叔训斥侄子:
“盖闻天下之至尊至大者,君与亲也,故臣之于君,子之于父,必当尽其礼者,盖不忘其大本大恩也……”
郑海理解的意思是说,亲族血脉是最根本的,对待亲人要以礼相待。
朱棣的这份上书一开头就说的是叔侄之间的关系。
接着,引用经典继续强调,引出父仇与兄弟反目,折子中这样写:
“礼曰:‘君父之雠,不共戴天,兄弟之雠不反兵。’”
再接着,折子又提到朱元璋的死有蹊跷,对仓促下葬表示怀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