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万曹军士气顿消,这场赤壁之火不仅扑灭了曹操统一天下的宏愿,也改变了整个局势。
周瑜在这场战斗 ** 不可没。
赤壁之战甫一结束,他又立即投身南郡之战。
鉴于其重要性以及对未来可能再临北方大军威胁的预防,拿下南郡迫在眉睫。
作为战略家,曹操深谙南郡之价值。
因此他留下能攻善守的大将曹仁、曹洪及曹纯驻守此地,确保南郡城防稳固如铁。
然而这给前来攻击的东吴军队带来了极大困难,在数次激烈战斗中,周瑜亲自前线指挥并负伤;即使在流矢击中他的最残酷战斗里,为了鼓舞将士他依然强撑无恙表象。
那场激战最终还是以东吴获胜告终,但他们从曹军手上夺取一个重要据点后,周瑜因伤口加重忍不住咳血。
流矢最终还是击中了他,进攻南郡的行动也因此稍作减缓。
周瑜和程普等人原本并未预料到南郡之战竟然会僵持如此之久——整整一年半的时间。
当然,这并非周瑜指挥无能,换成其他任何江东将领,面对曹仁可能都难以胜出。
而战争后期,周瑜的身体逐渐无法承受高强度的指挥工作。
为了安定军心,他依旧选择坚守前线,为麾下将士注入无尽勇气。
实际上,周瑜统帅的东吴军队当时只有三万多人,虽长于水上作战,但对于攻城战却不甚擅长。
最终,周瑜采用奇谋,派甘宁攻克夷陵,切断曹仁北归之路,迫使曹仁彻底撤离南郡。
夺取南郡后,周瑜被孙权加封为偏将军。
但职位高低并非关键,事实上,孙家能稳固掌控江东,周瑜至少占了一半功劳,特别是赤壁大破曹操,南郡击败曹仁,及南扩两千里疆土,这些功绩无人能与他相提并论。
南郡之战后,周瑜健康每况愈下,仍怀揣着二分天下的战略理想。
为早日攻占益州,周瑜带病出征,率三万精锐从汉口出发,沿鱼腹浦前行。
然而,在到达巴丘时,他的身体已难支撑继续西征。
自知时不我待,周瑜将诸多事务托付给鲁肃,并留下书信交给孙权,书中详细记录了他的战略构想。
周瑜深知自己一旦离去,仅靠孙权和江东诸将难以实现二分天下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