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尚书道:“世子能有如此思考,可见平日读书用功!”
右侍郎李牧接话到:“足有不足没有定数,家财万贯者尚不觉得满足,却也有人说有子便万事足。”
“《礼记》有云:大道之行也,……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是为大同!
陈夫子的教导犹在耳边,私以为,大楚之盛世,更要加上一条:少有所学!而显然刘家村还差的远!奕能力有限,但也想借这个机会,帮刘家村提前过上盛世的生活。所以冒昧请道三位大人。”
苏奕这也算是解释完了。
本来今天只是进宫给皇伯伯做个饭,刷刷脸和好感,毕竟这是自己在金陵唯一可以抱的,也是这个世界上最粗的大腿了。
计划疏拿出来也是表露自己就是单纯搞点东西吃,赚点小钱钱,解决一下自己家佃农的民生问题只是顺带的。
现在户部的几个大佬在问,可不能让人感觉自己有什么别的心思!
所以苏奕才解释自己最早的出发的是为了吃,然后想起陈老夫子的教导,觉得能帮助刘家村的实现盛世,也算对得起陈老夫子的谆谆教导。
只见那李侍郎说到:“秉陛下,微臣窃以为,只要那辣椒可种植成功,此计划疏自然能够顺利实施,即使辣椒不成,就是种植其他或是养殖,或是酿酒,只要背靠秦王府就不会有失败。”其他二人也点头,有秦王府兜底,那还怕什么?
其实苏奕的计划疏很简单,组织农户在农忙之余种植辣椒等作物,养殖各类牲畜,用多余的粮食酿酒等等,所有的产出由秦王府统一收购,农户从中获得利益,且有保障,不断发展农户的积极性,财富长久积累就是致富了。而秦王府收购这些回来之后,相信以秦王府的手段也卖的出去。解决一个村落的产出不在话下,但是一个秦王府能够帮助到几个村落?天下何其之大,又有几个这样能为民着想的‘秦王府’呢?”
苏奕自然听得明白什么意思,也顺势接话道:“如此就好,还怕此举会劳民呢,若是最后仅仅秦王府伤些财倒是小事。”
苏奕也想早点盖棺定论,不讨论下去了。
但这并不是楚皇想要的结果,李牧的意思他知道,让他们三个来就是看看能不能从这个计划疏中,想到一条适合天下百姓的道路来。
组成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就是农民,而这些农民就生活在大楚无数个村落中,他们辛勤的劳作,却是拥有财富最少的群体。若是村村都有发展,能致富。那大楚的江山将何愁万世不易?
即使是逆伐北荻也不会怕后勤之需会拖垮这个国家。
“难道此计划疏就不能用于其他村落吗?”
“不是不能,而是难!”何尚书说到,“即使这所谓的辣椒种植成功,但这毕竟是一味佐料,而不是能当主粮!且大范围种植后辣椒也会变得廉价!”
小主,
曾权思考过后也回话到:“陛下,微臣也赞同尚书大人总结的话,想要有所产出是一难事,将产出合理且顺利卖出去换真金白银更难!”
右侍郎李牧也说到自己的看法:“自古,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民贫则难治。陛下富农之心我等自知,但此事不是一朝可就。”
三人的话也让楚皇苏叡冷静了下来,计划疏在刘家村获得成功是必然的,但想轻易将其复制到他处,却是自己着急了。
听得几人的话,苏奕心里其实是不赞同的,自己的计划疏或许不能让天下的村落都像刘家村一样的富裕,但是也不是不可施行
苏叡不经意间看到苏奕略显苦恼纠结的表情,感觉或许是被户部这三人的话打击到了,于是激励到:“奕儿,你如今才十五岁,便能想到用自身之能来助弱小者,已经远胜过常人。日后当再接再励!”
苏奕:我也想啊。
若我不是生在帝王家,我可以用前世的知识去发明创造,我可以获取无尽的财富,我可以封官拜相,我可以乱世中为裂土封侯拼一把······
但就因为是秦王世子,所以人情事实后,这些年苏奕始终在伪装自己。将脑海里的见识,知识与思想深深地隐藏埋葬。
而且我苏奕真不好色,只不过形势所迫,只能委屈自己!
此情此景,苏奕真想大喊:大丈夫处世,碌碌无为,与朽木腐草何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