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也是想向诸位大人取取经,不知此计划可行否,若是可行,是否可以推广开来呢,后续该如何实施,还想请诸位大人斧正一二?”
这自然不是苏奕想问的,是之前楚皇苏叡交代他的。事实上他只是想让一个刘家村稍微富裕起来,做到人人仓禀足,孩子有书读,没想过人人都大富大贵。
自己的计划就目前来说,一步步稳健实施下去,完全能达成最终目的,苏奕有这个信心。
三人闻言也都思考起来,最后又看到他们的皇帝陛下是一脸鼓励发言的样子,也就都意会了。这应该也是陛下想知道的。
再结合前几日御宴上陛下问“农”,可以知道陛下今后的施政必然与改革农事有关。
陛下即位时,大楚刚平定边患,国朝风调雨顺,百官兢兢业业,人民安居乐业,人口快速增长,国力较前朝末年增长数倍不止。
但近几年,也能明显感觉到大楚已经发展到一个瓶颈期。
人口大幅度增长也导致另一个问题的出现:人均种植的地在减少。
没有化肥且灌溉条件落后的古代,真正适合种粮食的良田并不多,还要考虑休耕的问题。荒田旱田居多却又种不出粮食。
天下可不都和这刘家村一样,一佃农想租种20亩良田?虽然都是租的地,但前提也得租的到这么多地才行啊。
虽然田税收的低,佃租也被定了上限,但家里吃饭的最变多了,直接导致粮食不够吃的问题!
不是楚国的粮食不够,而是底层百姓家中的粮不够,钱粮大都集中在富户地主的手中。
让人人都‘有事做,有饭吃’的就业问题是整个大楚继续稳定发展下去必须解决的问题。
苏奕关于刘家村的介绍,对了解天下税收的户部来说,这就已经是大楚难得的“世外桃源”了。
思考了一会儿之后,何尚书说到:“且先不论可不可实施,老夫想先问殿下一个问题。”
“您说。”
“其实刘家村农户的生活已经算得上是富裕了,就是在大楚也难得。世子可否说说为什么要选择刘家村而不是其他更需要帮助的地方实施这计划呢?”
小主,
苏奕想了想,随即组织好语言说到:“老大人有问,那苏奕就直言了,其实最开始的原因还是小子好吃!不知老大人可曾听说金陵城最近出现一香料,其名为辣椒,是番邦之物,味道奇特,可用于烹饪,赋予独特的辣味。”
何老大人没有回答,却是曾侍郎代为说道:“可是那【再回楼】的辣椒。听说秦王府也已经有不少了。”
曾侍郎知道苏奕不会奇怪,毕竟是曾思源的爹,于是继续说到:“那辣椒所烹饪出来的菜要比普通制作的贵数倍不止,但食客依旧每日将其追捧,可见这辣椒存在的的价值之高。
可那番邦路途遥远,只有经过晒干和特殊制作过后的辣椒才能运送到我大楚。而这干辣椒都这么美味,我想那新鲜的辣椒岂不是更加美味。所以向那番邦商人打听辣椒可否在我大楚种植,说是可以一试,所以我便命他的船队返航去给本世子取辣椒种子与种植的技术,所以有了计划疏中的第一步,种植辣椒。若是成功了,其经济价值不可限量。
至于为什么选在刘家村,也是因为那边地都是我秦王府的,毕竟是新作物,外人也不敢种植不是?”
倒是能理解了,果然,出发点是为了口腹之欲,然后便是看到了其中巨大的经济价值,而刘家村村民的致富不过是捎带的罢了。
于是何大人继续问道:“若是如此,种一个辣椒不就够了?”
“这辣椒也不一定能种成功啊,万一种植失败了,也可在养殖上找补回来,而且我还发现这辣椒最适合的就是用于炖肉烧肉了。
至于酒嘛,这不是王府在那边有个巨大的粮仓,粮食那么多又吃不完,刚好听刘家村的族老说刘家村有一祖传的酿酒技艺,酿出的酒确实甘洌,滋味极佳。两相结合简直是天作。”
“倒是能理解了,世子此举倒是成了刘家村最大的幸事了。”
“温习功课时,见圣人文章中有一句: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何尚书说刘家村是难得的富裕之地,苏奕虽少有出王府,见识也少,也不知刘家村情况是否满足圣人说的‘仓禀足,衣食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