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殿试,传胪,金榜题名时

殿试,乃科举之巅峰盛事。

此次殿试题目,乃昨日下午,由朱元璋亲自拟定。

题目共三道。

待其落墨定稿,便交由【印卷官】火速付梓印刷。

但凡接触过考卷之人,皆被限制于宫中,如笼中之鸟,甚至不得与他人交谈片语。

殿试当日,半夜才印刷完毕的试卷分发下去。

卷头之上,礼部大印鲜红夺目。

考生的姓名、籍贯、履历、家庭成员等详细信息也一应俱全。

可谓将政审细密地贯穿于每一个环节。

而卷尾处,【印卷官】的姓名与印章清晰可辨。

待收卷之后,还会有【弥封官】,负责糊住考生名字,以保公平公正。

不过,殿试与其他几场考试有所不同。

无需派人誊抄试卷,用的皆是考生自己的笔迹。

卷面要求极高,务必干净美观。

好在,考场还会发放草稿纸。

洪武年间,科举制度尚未完全定型,殿试考什么,全凭朱元璋一人决断。

他行事风格独特,不按套路出牌。

原本应考经义,如今却全然变为策论,且聚焦于时政。

这可让不少考生后背直冒冷汗。

时政范围何其广,那些交通不便、消息闭塞之地,若不是有心关注,人们根本不知外界发生了何事。

故而,欲考科举的书生,不应当两耳不闻窗外事。

不仅要研读经史,还需关注邸报,广结人脉,否则便如蒙眼行路,信息全无。

这也难怪民间会有“寒门无贵子”之说。

单是各种信息差,便将诸多贫寒子弟拒之门外!

朱元璋眯起双眼,静静看着众考生接卷。

他心中不禁泛起一阵感慨。

遥想洪武四年的科举殿试,考生不过四五十人。

如今,竟达四五百人!

今日盛景,恰是多年来他治国成效的一个生动缩影。

考生们神情凝重而专注,将整个身心都投入到这场关乎命运的考试之中。

这份认真,让朱元璋颇为满意。

国家抡才大典,理当如此庄严肃穆。

大殿内,一片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