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五章:寸血

犁汉 请叫我陈总长 3887 字 2个月前

但这个救又比较讲究策略了。李儒的意思是在河东构建防线,守住河东就行了,太原那边就看丁原打的如何了。

董卓没有说话,他沉吟思考了一会,然后对人群中瘦小的一人问道:

“文和,你怎么看?”

贾诩听到这个话后,恭敬出列。

他对这件事自然也有看法,只是董卓此前不问,他不会主动提,尤其是李儒已经表达过了。但既然董卓主动问了,他就不会保留,即便李儒已经表达过了。

这一前一后看似不同,实际上皆是一个态度,即不敢为先。

贾诩是这样说的:

“太师,如今我关西与泰山军熟强?”

董卓沉吟了一下,有点不好意思,但还是实话实说:

“论兵力,我们与他们在两可之间吧。他有幽燕突骑,我有凉州大马。他有冀州饶富,我有益州天府。他有百战精兵,我也不差,麾下雍、凉、益兵皆是老卒。就是……”

贾诩很直接:

“就是泰山军人心更齐,而我关西却门户之分?”

董卓听了这话一滞,但还是承认:

“我也不瞒你们,确实是这样。听咱们的,还不都是这些年咱们带出来的老弟兄?你指望西园内外军给咱们卖命,那不现实。你再说益州,现在那个刘焉小动作是越来越多了,听说他在成都的做派都堪比天子,连车舆都是仿照天子的。你说他什么态度吧。”

这个时候,董卓的侄子董璜却懵懂的插了一嘴:

“怎么会呢?那刘焉的两个儿子不是就在京都嘛,他敢反我们?”

董卓噎了一下,骂道:

“你个蠢材还不退下?”

不是他不爱护自家侄子,而是他这话问的太蠢了。都敢想做天子,谁还在乎儿子生死?再说他不是还有一个小儿子留在身边吗?那就更有恃无恐了。

都不说刘焉了,此前董卓在河东起兵入长安的时候,他弟弟董旻不也在京中为人质?他董卓在乎过?

这话不能多说,说多了也影响兄弟感情。

没人在乎董璜气鼓鼓的退下了,大伙都在看贾诩,听他还有什么要说的。

在得了董卓的回答后,贾诩才反问道:

“其实太尉也明白我们与泰山军相争不占人和,唯一可凭赖的就是山河之险。但既然如此,为何还要将并州河山拱手相让呢?即便我们守住河东,但泰山军依旧可以从龙门渡河进入关中。到时候,河东守和没有又有什么分别呢?”

这个时候李儒的脸已经有点僵硬了,接着,贾诩又继续道:

“太师,并州说到底并不是我土,比我们心急的是丁原。我们只要援兵入并州,丁原就会一直打下去。只有给他希望,他才能死守。而我方才可用最小代价消耗泰山军。”

最后贾诩总结道:

“与其将并州军民拱手送给泰山军,不如让其化为焦土,一寸山河一寸血,看泰山军能死多少人!”

董卓明白了,他对贾诩的态度又更复杂了。

这人好用是真的好用,之前关东的白马寺之乱,此人不过是小小的影响了几个关键人,就使得本占尽优势的小皇帝刘辩输个精光。

那何进甚至连赢都赢的莫名其妙的。

他可能怎么也不会想到,正是眼前这个瘦瘦小小的人救了他一命。

但这人做事确实有点绝,这个和董卓粗豪的关西性子有点相冲。董卓承认自己并不是什么好人。

但有一点董卓可以保证,那就是他不玩这些阴的。他要杀你,就当场抽刀子杀你。他当年杀那帮羌人帅也是如此,前面大家喝酒吃肉好不快活,但就因为这帮人在他面前拿大,吆五喝六的,他当场就抽刀杀光了他们。

这就是关西汉子的性格,早上想要杀你,就不会留你到晚上。

这一点既是董卓的优点,所以他常得吏士心,众人皆愿意为他效死。但这一点同样是他的缺点,就是在政治上,尤其是权力斗争上,不够圆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