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赵国的人,比如袁谭和蜀军和徐达达成了某种协议,袁谭先进关,然后借着借道的名义,偷袭了我们潼关。可能赵国本意是想自己占据潼关,可他低估了蜀军的战斗力,徐达在袁谭跟我们两败俱伤之际,趁机杀了进潼关。”
“换句话说,很可能是袁谭想报复我们一下,没想到事情搞大了,也搞砸了,竟然让徐达从中来了一个渔翁得利!除此之外,我也想不到有什么理由,能让徐达在一晚上拿下潼关!”
不得不说,这荀攸脑子就是跟寻常人高出一层,只是稍稍分析了一下,就将真相猜出个八九不离十。蜀国实际能拿下潼关,关键人物是张合,不过张合也确实算是从赵军跳槽投降到蜀国的,所以,荀攸这个盲猜其实猜对了!
曹仁闻言,立刻就开骂:“踏马的,赵国真是不让人省心啊!自己打不过蜀国战败也就罢了,现在还背信弃义,伙同敌军一起偷袭我们潼关,断了我们的后路,真是畜生啊!袁绍、袁谭,简直是禽兽不如!”
反倒是李典还有些淡定,他悄悄发出一个疑问:“不过荀大人,我怎么觉得赵国不可能如此短见啊?他若是雍州之战打赢了,倒是还有可能背信弃义。可是他现在不仅是打输了,还是大败而归,损兵折将无数。”
“那么赵国在这个节骨眼,也不大可能会跟我们反目成仇吧!他国力已经被削弱了,若是再背信弃义,我们后续收兵回去,杀过黄河,直攻河北,袁绍都挡不住我们,更别说还有随时可能伺机而动的蜀国!”
荀攸其实也想到了这一出,他点了点头:“所以,我才说可能是赵国的某人,可能是袁谭,也可能是其他人,但这个人一定不可能是袁绍,也不可能是袁绍下达的命令。”
“就像你说得那样,袁绍不是傻子,他可能在自己春风得意时候跟我们翻脸,但绝不会在自己落魄时主动跟我们翻脸,这对于赵国可不是利好的。换句话说,这个人亦是抗拒了袁绍命令呀!”
李典算是一个比较全能的将领了,他听完荀攸的分析后,仔细一想,又找到一个疑点,大胆提出了自己的猜测:“荀大人,有没有可能,这个赵国的‘叛徒’应该是早就跟徐达约好了吧?”
“你们想想,徐达是追着袁谭一路到潼关的,袁谭进去也不过两三天的时间,徐达后脚赶到潼关,当天晚上就开始攻城了,然后还真被他给一次拿下了!这时间能卡得这么好,肯定是有人一直在跟他联系呢!”
荀攸表示赞同:“这个可能性倒是比我说的‘袁谭临时起意,徐达渔翁得利’要大得多。看来赵军这一次惨败,除了损兵折将之外,还有许多人都不满意赵国了啊!”
曹仁这会儿也听明白意思了,袁绍不至于傻到这个份上,大概率是有人背叛袁绍,还提前跟徐达商量好了:“那,真的是袁谭吗?”
“我只能说袁谭可能性最大,道理咱们也都懂!”荀攸转过头来:“袁绍称帝已经两年多,一直没有立太子。而袁谭又是长子,他此次出战若是打赢了,大概率顺理成章就成为太子了。”
“但是呢,他偏偏战败了,还败的如此凄惨。回去河北之后,不出意外的话,跟太子之外应该是绝缘了,甚至说他后半生都只能赋闲在家,当个纨绔公子了。所以,他有可能想再证明一下自己,就擅自想夺取关隘……”
这话也是简单粗暴,但凡这个世界上的聪明人,在心里都给袁谭判了死刑了,自己无限作死,袁绍本来也不是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