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杀鸡儆猴!

太原东南方向一百五十里的榆次城。

燕国公召集山西各世家大族在此地议事,以讨论粮草辎重供给一事。

太原王氏联合各世家大族在城中望春楼设宴。

晚上,

望春楼的戏台上正唱着《牡丹亭》,杜丽娘的水袖扫过"富贵荣华"的匾额。

张璟川翻看着《牡丹亭》戏本,看向其余几桌莺莺燕燕环绕其中,嬉笑软语声,搅成一锅粥。

太原王氏族长王知礼的翡翠扳指撞上潞州吴老太爷的紫砂壶,溅出的茶汤在《山西赋税簿》上晕出个"穷"字。

"国公爷明鉴啊!"潞州吴老太爷颤巍巍起身,三缕白须粘着糕饼渣,"去年大旱,今春蝗灾,老朽家的粮仓都饿死耗子了!"

他袖中滑出串檀木佛珠,"老朽愿捐三百石...不,五百石!"

戏台突然锣鼓急响,张璟川伸手探出,一把接住从吴老太爷袖口滑落的佛珠。

在座众人一惊,所有人的眼眸都复杂了起来,小心翼翼的看向张璟川。

张璟川把玩着手里的佛珠,脸上似笑非笑:"吴老这串小叶紫檀,拿到江南,就够买五百石军粮吧?"

吴老太爷脸色如猪肝,一时语塞。

“吴老太爷好手段,五百石军粮就藏在袖子里啊。”张璟川揶揄道。

吴老太爷下意识的看向张璟川身旁的王知礼,见对方给自己递了眼色后,才笑着开口道:“这都是很多年前一个江南的晚辈赠于老朽的。

若是国公爷喜欢,只管拿去,

若是能为前线将士换些军粮也是好的。”

“本国公不信佛,”张璟川微微一笑,将佛珠放在了吴老太爷面前的桌上:"还是还给吴老太爷吧,有这佛珠,老太爷兴许还能纳一房小妾不是。"

满堂哄笑中,王知礼端起酒壶:"国公爷,咱们山西人最讲忠义,只是这朝廷旨意..."

他给张璟川的酒杯斟满酒:"就地征粮没问题,但还请国公爷酌情啊……"

“酌情?”张璟川故作惊讶道:“前线将士肚子饿了,你们能不能让他们的肚子酌情?”

在座沉默不语。

“唉,你们都是山西大族,不知道前线将士的日子有多苦,”张璟川怅然道:“你们把本国公当做来打秋风的了。”

在座众人赶紧赔笑解释。

张璟川摆了摆手,开口道:“放心,你们的钱粮,本国公不白拿!”

"啪!"尚方宝剑拍在八仙桌上,震得醉蟹蹦进王崇古怀里。

“这是陛下御赐的尚方宝剑,所到之处,如陛下亲临……”

张璟川话还没说完,在座众人就要起身去跪……

“不用不用,”张璟川笑着道:“坐坐坐!”

主桌的动静,使得其他几桌的宾客纷纷投来惊诧的目光。

当他们看到燕国公的脸上挂着笑,几家大族的族长又都重新坐下后,这才放下心来。

“国公爷,您这是何意啊?”王知礼看向桌上的尚方宝剑,皱着眉头低声问道。

“不瞒诸位,”张璟川饮了一口酒,继续道:“前线缺粮缺银子,这尚方宝剑华而不实,你们几位给估个价,卖给你们,本国公也好换些钱粮。”

吴老太爷嘴角一咧,嘿笑道:“这可是尚方宝剑,天子御赐之物,国公爷莫要开玩笑。”

“开玩笑?”张璟川脸色一沉:“是你们先开玩笑的!”

众人神情一窒。

吴老太爷更是脸色一僵。

“你们一个个山西大族,一个八百石,一个三百石,一个五百石,”张璟川冷笑道:“其余的,老子也懒得问了,反正也就这么一个数。”

众人的脸上挂着苦涩。

张璟川见众人一副苦瓜脸,不由咧嘴一笑:“老子又不是来打秋风的,既然不愿意给,老子也不要了。”

王知礼想开口圆场,却被张璟川抬手阻止。

张璟川朝后面招了招手,

甲士会意,上前呈来一本册子。

张璟川慢条斯理展开册子:"天启七年,吴家强占军屯田三千亩;崇祯三年,私售铁器与蒙地商人;上月十六……"

他忽然轻笑,

"贵府管家给汾州送去了一万两白银五千石粮食。"

吴老太爷瘫坐在椅子上,裤裆漫开腥臊:"这...这是栽赃!"

"栽赃?"张璟川用小刀挑起块蟹膏,"就像吴老在给重庆的军粮里掺观音土?"

话音一落,

一名亲卫营的甲士上前,眨眼间便完成了拔刀、手起、刀落、收刀、退回原位的过程。

直到人头滚进汤盆,血水溅了王知礼满脸。

众人才反应过来。

没有大喊大叫,只有呆愣在原地,眼眸里充斥着惊恐和骇然。

其他桌的莺莺燕燕脸大气都不敢喘,表情僵硬,

只有瑟瑟发抖的身体,才能反应出他们内心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