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崇祯帝面如死灰!

就算朝廷不承认,但心虚之下,为了平息平虏侯的怒火,多半也会把关外的四座城让出去。

对于现在的朝廷而言,川陕两地的流寇已经使其焦头烂额、分身乏术了。

若不稳住辽东的平虏侯,大明江山就真的走到头了。

张若麒和吴三桂不是傻子,他们知道朝廷的底线就是没有底线,只要能解决流寇、稳住辽东,区区四座关外的城池,不算什么。

而且,

当初朝廷让吴三桂带兵出关收复失地,或许也是为了这么一天,将这几座城池当做与他张璟川谈判拉扯的筹码。

让与不让,

说实话,

真不是吴三桂和张若麒能说了算的。

若是不想把局势恶化,主动让出关外的城池,是最明智的选择。

倒不是说朝廷软弱可欺,只是因为朝廷的强势和软弱,皆取决于国力。

自嘉靖以来,大明的国力就逐渐开始走向了衰落。

若是在嘉靖初期,面对现在的辽东,那也是有手段去拉扯的。

因为嘉靖初期,大明的国力还在,他知道你平虏侯不会轻易去反,既然你不敢反,那朝廷就一门心思去打流寇,

待收拾完流寇以后,再把关内能打的兵马调到北边来。

以大明当时的国力,断了你金州商会在大明的市场,就算短时间内分不出胜负,就是耗,也能把辽东给耗死。

朱由检,或许是一个勤勤恳恳的皇帝,但他已经没有那个能力去阻止即将崩塌的大明,

更无法阻止张璟川在辽东的崛起。

……

崇祯十六年,八月。

因山海关提督吴三桂麾下游击郭云龙对平虏侯张璟川的袭杀失败,导致辽东军民群起激愤,誓要前往锦州为自家侯爷讨要个说法。

提督吴三桂为了平息平虏侯的怒火,稳住辽东局面,在与监军张若麒协商过后,决定带着本部兵马让出锦州、松山、宁远、广宁四座重镇,退至山海关。

至此,

山海关外辽东各卫,尽归平虏侯府辖制。

平虏侯张璟川,以孙文焕为总兵,组建铁骑军,在锦州、宁远、广宁等地招募骑军,

依照两万人的编制进行整训编练。

与此同时,

平虏侯府麾下蒙骑军和满骑军在蒙地击溃蒙古各部联军,迫使土默特、喀尔喀、喀喇沁等部向平虏侯府称臣。

此消息传至京城,

朝野震动。

朝会上,

崇祯帝朱由检抛出了辽东议题,朝臣无一人谏言,致使朱由检龙颜大怒。

朝会过后,

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带着辽东兵马概况前往谨身殿面呈朱由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