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侯府的门

只要自己更奉公守法,更努力一些,日子总比在倭国和高丽好吧。

时间久了,

大家的日子要渐渐的步入正轨,开始平淡起来。

有的人闲来没事儿就会捏着一把脆豆去酒楼听评书。

就这么站在街边门口,远远的听着,也不进去消费,听说书先生讲着平虏侯爷是如何从吴三桂亲兵,一步一步走到拜将封侯的。

久而久之,

百姓的心里就会产生一个疑惑。

那就是辽东这片土地上,不仅有明军,还有高丽军、倭军,甚至还有清军和蒙军。

这些军队都在平虏侯府麾下效力。

整个辽东可以说是兵强马壮,要钱有钱,要粮有粮。

反观关内,

流寇势如破竹,官军节节败退。

朝廷如此无能,为何不请平虏侯爷入关主持大局呢?

直到……

直到数日前,京城来的宣旨太监来到平虏侯府。

敲门,门不开,

在侯府门口等了两日,依旧无果,

最后一头撞死在了侯府门口的石狮子上。

然后,

大家伙儿就察觉到事情不对劲儿了。

第二天,

大街小巷就开始传言平虏侯在攻占复州卫后,朝廷断粮断饷,以及张侯爷既不听调也不听宣的事儿。

从第三天开始,城里的百姓,那可真是隔三差五的心惊肉跳。

市面上的话题一个比一个炸裂。

“清国向平虏侯府称臣,皇太极劝平虏侯在辽东自立!”

“平虏侯府提出的大东亚共荣圈,是否包含大明?若是由平虏侯府主导,又置大明朝廷于何地?”

“山海关提督吴三桂扬言,若平虏侯爷挥师入关,他吴三桂愿做先锋官!”

“清国皇太子在平虏侯府做质,高丽和倭国也送来了皇室幼女做质,这是什么含义?”

“平虏侯与清国西福晋有染,是否是权色交易?”

“京城又派来了宣旨太监,平虏侯府依旧大门紧闭,宣旨太监被逼无奈,又一头撞死在了门口的石狮子上;

尸体留在侯府门口无人问津,直到第三天,衙门的人才过来收尸洗地,

这到底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慢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