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临江仙-2

“岁月失于道路,命运困于党政,生活寄于风雨,襟怀奉于苍生。”对苏轼的铭记吗?仅仅只是因为他的文赋出众吗?看着不像。

这二十四个字里,也就最后六个字值得思考。“襟怀奉于苍生”,他是知道士人对于苍生都是有些拯救情结的,但说归说,也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去做,搏名还是实干,他也是心里有数的。天女对苏轼这样看好,莫不是他就是个实干派?

玉不识可不知道赵匡胤这些细碎的心事,她已经讲到这首词的结束了。

【“夜阑风静彀纹平”,苏轼静聆江声,夜半沉思,他在这静谧美好的自然中豁然有悟。苏轼在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之后,思想几度变化,加上他复杂的人生观中,杂有老庄思想,因而他在痛苦的逆境中形成了旷达不羁的性格,追求的是一种精神自由、合乎自然的人生理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这余韵深长的歇拍,表达出的是他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

【而苏轼和老庄,又是值得说道的一个点,我们这里简单带过。

“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为黄州团陈副使。黄州可以说是苏轼遭遇挫折的第一站,但苏轼选择积极和解,用旷达的心怀、淡泊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用道家的“坐忘”“心斋”之法来修身养性。清静无为,超然出尘的思想,在苏轼这里已成为一种人生态度的旷达。】

【接下来的这首《临江仙·送钱穆父》是一首送别诗,里面那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也是被引用的常客。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云:“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人生就像是一趟艰难的旅程,你我都是匆匆过客,既然如此,又何必计较眼前的离散和江南江北呢?句中得失两忘、万物齐一的态度昭然若揭。】

刘彻看着这个三番两次登上天幕的苏轼,已是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