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安心里估算了一下,“也就是说,最后一轮,文松月泉国,一国至少拿下前两甲,把东海国才子挤出三甲之外,就能赢。相反,只要我东海国才子任意一人进了三甲,这场比试就赢了?”
“正是如此。”
明安暗中琢磨了一阵,“有是有风险,但收益相较风险而言,还是挺值的……”
忽然,明安意识到什么,哑然失笑,“说白了,就是女王陛下给我下套,赌我肯定能进三甲,对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正是如此。”桂公公小声说道,“按照坊间说法,古往今来的诗词大家,都不擅长政务,所以文松月泉两国就赌你诗词好,必定不善策论,才想到这个冒险法子来翻盘。”
“这女王陛下也是的,她又没见过我,怎么就对我这么有信心呢?万一我真的不善政事策略,她不就翻车了?”
桂公公呵呵干笑一声不答腔。
“唉……”明安无奈摇头,看了眼时辰,“就会给我添麻烦,想低调一点都行,咱们出发去会场吧。”
琅琊山山阴一面的湖畔,有一座东海国历代传下来的避暑行宫,作为了本次策论比试的会场。
这策论比试和科举殿试很像,只不过区别在于殿试是按照规定主题行文作策,策论比试更自由宽泛一些,允许参试文人行文各抒己见,亦或是针砭时弊,也可提出新理论,而不必有太多条条框框束缚。
这就造成了一种现象,就是中规中矩的保守行策不受待见,反而是一些离经叛道,亦或是天马行空的政论,更容易得高分入三甲。
一旦入了策论三甲,立马名扬天下,才子的命运也就相应改变。
二十多年前月泉国一名乡下秀才,凭一篇《铁血论》获得一甲,行文提出了一套建立在铁与血之上的残暴军国制,全民皆兵,一切生产生活围绕国家这台巨大的战争机器而开动。
这篇行策天马行空,却又逻辑缜密,主考官细审之后发现确实可行,不由得汗流浃背,毕竟篇政论太过血腥冷酷,与东南诸国推崇的“礼战”价值观完全相悖。
反复商讨后,本着“自由行策,百无禁忌”的想法,众官还是将这篇行策奉为一甲,引得那秀才一时风光无限。
当时地处九州西北的西武国国主得悉此论,秘密派暗部将这乡下秀才邀至西武国作为幕僚,后来这秀才平步青云,将西武国一步步建设成西北最强大的军国,令九州为之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