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叛乱逐渐瓦解

正因功绩斐然而被封为东伯候,统领东部荒蛮部落。

可是,当他发现现实的改变已不可避免时,“逃避”的道路已变得难以通行。

当大禹登上皇位之时,许多追随他的民众感到不满,加上一些权贵家族从中挑拨离间,终于引发了这场不可避免的冲突。

在这一过程中,除了尽力安抚人心外,大禹几乎没有采取其他实质性的军事举措。

整个局面如同狂风怒浪,无人能够独善其身或者逆流而上。

大势之下,每个人都不得不作出选择,不论是继续抗争还是迎接命运的到来,都是为了守护自己内心所珍视的一切。

这种所谓的“宽容仁爱”,在豪门贵族眼中,却被视作“怯懦与妥协”。

这些原本态度摇摆但心怀不满的世家强族因此更加动摇。

伯益手下的势力纷纷溃散,他又能如何应对?

不仅如此,他对大禹废除禅让制度、改行世袭制的做法心存疑虑,深感这样的改变会让昏君频出,进而祸国殃民。

无奈之下,他承认了大禹称帝的事实。

为了重整军事力量,他排除三千岁以下的年轻人、修为不过地仙境者、家中的独子以及刚结婚的男子等,最终编成千万仙军,展开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规模集结行动。

而大禹并未主动派兵 ** ,而是集中在逐鹿城静待其来。

在这趟看似顺畅的进军途中,反叛队伍又吸纳了许多摇摆不定的大世家豪族参与。

幸运的是,在伯益的掌控下,尽管有数千仙神丧生,纪律仍然保持良好,未出现广泛的劫掠和 ** 平民事件。

“禹,见过叔父!”

“伯益拜见人皇!”

两位君主的礼遇使士兵们感到惊讶。

虽然大禹认可伯益的功劳并仍视之为尊长,而伯益也赞同大禹的能力。

大禹谈及仙朝积弊已久,亟需改革;推选禅让制已不适合当下的形势,成为进步的障碍。

一些反对者怒喝斥责,却被伯益的眼神震慑,不再出声。

对于世家豪族霸占资源、奴役民众的情况,大禹表示虽不理想却能改善。

“颛顼立下的誓言限制了每位新任皇帝的实际权力。”大禹说道:“他们迫使每一任君王做出牺牲换取权力。

即使像我父亲提议伐魔复血,也需要用世袭罔替的权利去交换。”

大禹认为真正的威胁并非来自魔界,而是在人界的世家豪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