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浩对最恶劣的情况做了兜底,保障参与人员家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这是最坏的情况,事情不可能刚巧就那么极端,很可能一切都是向好的,红旗生产队,现如今在队委办公室里的我们这些人,会被看作是分田到户的先驱,被历史所铭记,往后提到分田到户,提到农村的改革,就绕不过我们这个办公室里面的人,咱们的儿子,孙子,亲人,他们遭受的不是白眼,不是抬不起头,而是羡慕,是可以拿出去显摆的长辈,亲戚。”陈浩道。
这个话让一众人心里安心了不少。
杨治平掺合这事,是有利可图,想要到公社去做干部,陈自强是想要去大队做干部,还有其他的队委干部,同样也有自己的小心思。
而对于过来的其他户主村民而言,愿意过来的原因,其实主要是对队委的信任,这一段经历如果能成为自己显摆的谈资,能让子孙后代和亲朋好友长脸,的确让人心动。
“分田到户之后,土地上面种什么农作物,自己说了算,但是我的建议是种植经济效益高的农作物,到时队委这边会统一收购,只要按照队委的要求去做,种出来的东西队委就负责买下来,你们用不着担心销售的问题。”陈浩道。
“到时赚的钱肯定比现在要高不少,一年1000块钱的收入是最基本的。”
陈浩直接给过来的村民说起了实打实的好处。
“至于耕牛,化肥,还有塑料薄膜等农业生产物资,这些队委也会想办法优先解决,我也会在县里想办法,帮你们解决。”
不能只谈理想,还必须得要考虑生活问题。
跟生活息息相关的就是收入。
“就是分田到户,平均一家实际上也分不了多少的田地,毕竟咱们生产队田地就那么多,还有将近一半的户数没有过来,哪怕把生产队最好的田地分给我们,一年的收入也达不到一千块钱吧?”有村民对陈浩说道。
对1000块钱的年收入有些怀疑。
“一年1000块钱只是最低的,你们如果签了字,摁了手印,最后一年的收入达不到1000块钱,我给你们补。”陈浩说的斩钉截铁。
分田到户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水平,如果改善不了,那还分什么田,到什么户?
按照现在评工记分不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