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外行指挥内行

盛唐挽歌 携剑远行 2356 字 2个月前

现在伱会不会变成第二个安禄山呢?”

由于配方不同,使用场合不同,所以火药并无详细的制作标准,只是知道有几种东西是必须的,比如说炭粉、硫磺、硝石。

众所周知,古代因为获取知识的门槛有点高,所以信息量是一个关键参数。只有获得足够信息的人,才有足够的思维与足够的视野,去驾驭国事。

长安各坊市,夏天卖冰饮的就能用掉不少硝石,这半船硝石看起来多,分散到偌大的长安城内,也就不算什么了。

李适之脾气非常火爆,却不算是个强势之人。他也知道事关重大,不能独断专行,于是将奏折送到六部传阅。凡是中枢官员,皆可上书陈述观点。

方有德也不点破他的私心,摇了摇头说道:

那么怎样才能在“赛道”里跑前面呢?

他面色虽然平静,可内心却有些惶恐,已经不复往日智珠在握的驾驭感。

恐怕未必,再不济,也会是一个忠心大唐的胡人边将而已。

这些东西在大唐军需供应中不成体系,工部下属的工坊也没有制造,民间也没有形成上了规模的供给渠道,所以到处都很缺。军中并不是用火药来杀人,多半都是引火之用。

这波操作,直接把李适之搞麻了。

既然发现了大量硝石,那就把这些东西处理掉,仅此而已。至于幕后黑手能不能从别处搞到硝石,那就不是他可以干涉的了。

但很显然,只要“病灶”还在没有根除,那么下一次,下下一次危机,也会很快到来。

真的还是那个十恶不赦的大唐叛将么?

李嘉庆抱拳行礼道,态度十分恭敬。作为节帅,方有德还是很称职的。军法严厉,给得也多,底下的丘八们都没什么怨言。

上一世很早就死了,压根就没机会反叛的皇甫惟明。他真就是个毫无野心,绝不会背叛大唐的“老实人”么?

所以“谁的办法更好”这一套,表面上看是行不通的,需要时间去验证。

国策需要时间的验证,谁的办法好,谁的更妥当,制定国策的人,在当时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并不知道今后几年甚至几十年内会发生什么事。

他心中忽然明悟了什么。

方有德摆了摆手说道。

这些钱做点别的什么事不好么?朝廷哪里不需要用钱呐!

“把船上的船夫与船主都溺死!然后把硝石全给本节帅搬到开封县城内,把那艘船给凿沉,给汴州府衙报一个漕船倾覆,全员溺毙,尸体交给他们,这件事就算完了。

功劳不大,过错也可以忽略不计,成为构建璀璨大唐的一块边角料。

“节帅,这么说,我们是不能查咯?”

国策好不好,得以后再看,但激进的国策,现在就能嗨一把!

脑子嗨起来了,官位是不是就来了呢?

“左相,你以为河中都护府一事,应该如何处置呢?”

“节帅,还是您想得周到啊。甭管这些硝石去哪里,在咱们手里,也算是为圣人免了一件麻烦事。”

不得不说,这位船主有点小聪明,却让事情更加扑朔迷离了。

李嘉庆皱了皱说道,心中有种不好的预感。

这个问题,恐怕只有未来才会有答案了,至少方有德已经无法判断出对方到底是什么心思,将来会走哪条路。

如果安禄山还活着,而且这一船硝石是安禄山要的,那么哪怕派兵跨州堵截,方有德也在所不惜。

这份奏章是新任的户部尚书刘晏所书。刘晏在他的奏章里极力反对方重勇的提议,认为“国库不堪使用”,维持现有格局就行了,大唐经不起折腾,没必要在那么远的地方,再设一个节度使。

他失去了目标,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可是世道却并未如他所预想那般平静下来。

以后谁问就说船沉了,谁要是想捞就,让他们去捞,我们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没做过。”

因为,方有德已然失去了对于“未来”的预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