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天才中的天才

奥黛丽闻言顿时来了兴趣,她拿起被拆开的荧光棒仔细地打量了一下,问道:“用这个做出刚才的效果,很稀奇吗?”

格雷西闻言不由得没好气地正了正眼镜,无奈地道:“姐,我好歹也是被斯坦福破格保录的计算机天才。”

“我刚才看了现场效果觉得有些震撼,于是就拆了两根;把程序导进我的电脑里解析成代码,看看它主板里面的程序是怎么设计的。结果你知道我发现了什么吗?”

奥黛丽投来疑惑的目光:“发现了什么?”

格雷西继续道:“每根荧光棒的主板里的代码体积都不到1kb,有的甚至更小。因为代码都被加密压缩了,我看不到代码内容。但可以肯定的是,代码行数绝对不超过100行!”

“再结合现场那种变化多端的效果,至少可以说明两件事:”

“一、每根荧光棒主板里的代码量,仅仅够控制这根荧光棒自身的LED灯光效果。也就是说,每一根荧光棒里的代码是各不相同、完全独立的。而不是像现今大多数软件公司的做法,每一个硬件主板上,都有一个完整相同的软件程序。”

“第二、因为这是短时间内设计出来的程序,因此这些互相独立的代码背后源代码的体积定然不大。这就需要有一个优良的打包构建体系来支撑。”

奥黛丽已经听得云里雾里了,她追问道:“这又能说明什么?”

格雷西克制住翻白眼的冲动,没好气地道:“我的姐姐,你想想,两千多根荧光棒!然后里面的代码都不相同,那加起来是会是多少行代码?虽然你是商学院的,但这种程度的计算总算得出来吧。”

奥黛丽虽然不懂计算机,但被格雷西这么一解释,很快便明白了过来:“那就是20万行代码!但叶秋的那位天才朋友,不可能在半天时间内,写出20万行代码来。”

“他才花了半天?!”格雷西闻言震惊得无以复加。

她刚才已经把解析出来的代码也发了一份了她的导师一份,并且询问,如果让导师自己来实现同样的效果需要多久。

导师的回答是最快也要三天,大概相当于2万行左右源码。

格雷西知道,这种速度已经相当惊人了。因为她导师可是真正的大牛,特别是在架构和构建设计方面,几乎站在了人类的天花板上。

“我记得叶秋说,他朋友好像花了半个小时写完代码,然后花几个小时好像是给荧光棒们下载程序……”奥黛丽回忆道。

嘶!

格雷西倒抽了一口凉气。

那就意味着,对方的源码数最多不会超过两千行。

这样的人已经不能用天才来形容了。

这是天才中的天才!

于是,格雷西也不理会身旁的奥黛丽,拿出手机迅速地编辑了一条信息发了出去。

仅仅过了几秒钟,格雷西就收到了回复。她点开看了回复内容,然后神情少有地严肃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