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早,他看到衡州府五县农田有蛾虫害爆发可能的奏折,衡州知府同样提请工部、户部派出专员,前往研判对策,以备后用。
“虫灾扩散速度这么快!工部、户部派出的人员选定没有?”
赵雍看向宰辅大臣,文渊阁大学士杨丹洲。
老杨心里苦,今日本是端午节。
昨日,他得了皇帝恩典,今日可休沐。
却没成想,本应该昨日被皇帝看到的奏折,今日卯时才被皇帝看到。
皇帝派人急急忙忙把他叫进皇宫。
“回皇上,昨日阁臣们已经定了人选,待端午节后,便马上动身前往永州府,柳州府。”
杨丹洲道。
他心中暗忖,幸好昨日把人员名单确定下来。
要不然,今天被皇帝这么一催促,说不得下面的人又要给自己寻不自在。
“嗯!那就好,这里有一份奏本,你看看。一并把事情安排了。”
赵雍让宦侍把奏折交给杨丹洲。
“除了湖广道虫灾,西南四川的水患,也要及时安抚,中书省要快速推进下去。对户部、工部的进度要时刻跟踪。定不能出了乱子。”
赵雍对地方事务多有关心,中书省近几年里,办事效率有所提高,他心里清楚,是他时常提醒的缘故。
如今皇权被士人分权,很多官员都是两代为官,三代为官,地方上有逐渐做大的趋势。
皇帝很多政令,只推行至道一级就再难往下推动。
州府级行政能好好执行中央政令的,更是少的可怜。
他差不多快成了应天府,一府之地的首脑罢了。
今年殿试,在他的干扰下,麟选出了五位平民士子,实属不易。
熙宁二年,熙宁五年两届科举,都只有两名平民士子,还是弄得排名靠后。让他在选贤用能上非常被动。
他想让朝廷多增加一些新鲜血液,使得朝中有一些活力,尽可能推动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