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廷弼也是越说越气愤,他指着杨勇呵斥似带嘲讽道:“你还要和徐先生比,你自问你比得上徐先生吗?徐先生虽然年龄要比你小很多,但他那拥有大才,岂是你可与之相比的?本帅敬佩徐先生的才学,自然也会敬佩徐先生这个人,这有何不可?”
一旁的徐啸听着熊廷弼夸着“徐啸”。他知道夸的并不是现在的他,所以只在那听着,并未言语。
熊廷弼毕竟是驻守一方的大帅,之前一时被杨勇说得语塞,也是因为他考虑过多,在面对杨勇的狡辩时,考虑了太多个人得失方面的需求,而没有把个人与整个大明,整个国家的现状连系在一起。
这大明已不再是以前的那个大明,朝廷也不再是以前的那个朝廷。早已没有了太祖朱元璋时驱敌千里的能力,也没了永乐大帝朱棣之时,敌军闻之色变的震慑力。
朝廷内部腐败,充斥着内争,这些熊廷弼都是知道的。他自己甚至都被皇上身边的官员给污蔑得丢了官了。可是难道这样就要叛国就要投敌吗?
熊廷弼深知自己谈不上爱国,也谈不上爱什么大明,他只是觉得自己作为一个大明的官员,既然处在辽东边关这个大帅的位置上,作为边关的将领就有守卫边关的责任,和他身边的士兵们也应该一样。
熊廷弼能理解杨勇的想法和心情,但他无法同情也无法原谅他叛国投敌的做法。
熊廷弼觉得:你杨勇如果自恃才高,没有得到重用。你可以向朝廷反映,也可以举荐自己,甚至可以通过科考来展示自己,你可以用一切合法合理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才学和不凡。而这一切展示自己的方式,最不能也不该有的就是叛国投敌。
其实,此时的熊廷弼对杨勇的看法和徐啸还是非常接近。一旁一直在听着他们谈话的徐啸,也认为面前这个被抓的杨勇此时在为自己的叛国投敌想法寻找一个合理的理由和借口。
杨勇自欺欺人的理由和借口,让徐啸想起了数百年后社会上的某些人。那些人无论是有钱的或者是没钱的,不管是男的还是女的,也不管是少的还是老的,他们活着的目的似乎只有一个:出国,拿绿卡。
那些人为了出国,为了拿绿卡,甚至运用各种方法,不惜一切代价的,来污蔑自己的祖国,为自己的叛国投敌寻找各种各样的所谓的合理的理由和借口,来换得所谓的内心安逸。
而这一切,有多像现在的杨勇啊,或者说杨勇又多像数百年后的他们啊!都是一群厚颜无耻之人。
徐啸正在那浮想联翩的时候,熊廷弼却又在开口对杨勇说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