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都是故意夸大,为了吓唬对手。
反正古代又没有卫星,我说我有这么多人,你也不可能直接看出虚实。
......
......
永乐四年七月十六日,正午时分,大军开拨,朱棣亲往龙江送行。
这么重要的日子,当然选择的是晴天。
此刻天高云淡,风和日丽。
远处,如林般壁立的兵马清晰可见,一路又一路衣甲鲜明的兵马,将整个场地铺得密密实实。
吴昊等官员跟在朱棣身后,目光所至,到处都是刀剑,铠甲,飘舞的旗帜,和士兵们黝黑的脸。
吴昊虽然没有带兵打过仗,但看还是会看。
这绝对是天下第一等的剽悍之师,转战千里身经百战而凝练出来的冲天杀气,光是列阵就能给人以沉重的压力。
小主,
江面上百舸争流,旌旗蔽空,鼓角齐鸣,明军威武雄壮,此前未有!
各主将站在检阅台下面第一排,吴昊看到这群人坚毅的脸庞,不自觉地收起了往日的散漫。
朱能、沐晟、张辅、李彬、陈旭等等等等。
大明朝的真正脊梁其实是他们,而不是几个舞文弄墨的文官。
他们身经百战,他们久经历练,身上铁与血的气息象征着大明此时正是巅峰。
正是因为有这些人,明朝才有抵御外来入侵的底气,才有五征漠北而不退缩的把握。
朱棣上前讲了一番话,大抵是关于胡朝欺人太甚,我军无奈被迫出师之类的。
没办法,自古传统便是如此,中原朝廷一定要讲究个出师有名。
站在高台前,亲眼望着下面海一般无边无际的方阵,感受着那凛然的威势,吴昊定住神,俯视着众军。
直面数万大军列戈而阵的气势和威力,非亲身体验无法想象,绝非影视剧中那般小打小闹。
朱棣讲完了,也欣赏了一会大明军队的军容。
随后,朱棣拔出早已准备好的天子剑,猛然一挥,直指天空。
数万士兵齐刷刷地举起了手中的兵器,那无数密密麻麻的刀剑犹如平地上突然冒出了一片树林,一阵排山倒海的声浪向检阅台扑面而来:“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那雷鸣般的声浪中,吴昊抬起头,仰望着蔚蓝的天空,心中感慨。
“新的时代,即将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