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集团公司

铁路职工 王常明 5478 字 18小时前

在红军街的美丽达集团,顶层5楼的会议室里,灯光亮如白昼,仿佛要将这一方空间的每一处角落都照得透亮。副总的袁丽坐在会议桌前,她身姿微微前倾,专注地盯着眼前的文件,周围像是被书籍和纸张堆砌成了一座小型的“堡垒”,各种文件资料堆积如山,层层叠叠地摆满了桌面。袁丽正全神贯注地起草着各项资料,她的右手紧握着笔,在纸上不停地书写,一行行工整的字迹在笔尖流淌而出,时而停顿思考,时而又快速地奋笔疾书,脸上的神情严肃而认真。

这家公司成立已有好些年了,回想起创业初期,那是一段充满艰辛与挑战的日子。几间狭小的办公室,寥寥无几的员工,资金紧张、市场开拓艰难,每一步都走得磕磕绊绊,蹒跚起步。但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和对未来的憧憬,他们咬牙坚持了下来。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不断地调整策略、拓展业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才发展成为如今拥有几千人的大集团,一路走来,真可谓是历经风雨,每一个成就的背后都藏着无数个日夜的拼搏与汗水。

曾经,公司里组织架构清晰,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等各司其职,大家目标一致,齐心协力推动着公司的发展。可不知从何时起,董事长常明就像断了线的风筝,突然没了踪影,仿佛人间蒸发,查无此人。平日里,总经理张洋、副总经理张宁,再加上袁丽,三人就如同公司的三驾马车,劳心劳力,一心扑在公司事务上。他们或是为了拿下一个重要项目,在会议室里彻夜讨论方案;或是奔波于各个城市,出差洽谈业务;或是在办公室里处理堆积如山的文件,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原本的平静。张宁因为一些意外,陷入了法律纠纷,最终入狱。这个消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公司里引起了轩然大波。张洋和张宁私交甚好,他放心不下,毅然决然地回到北京,想要陪伴张宁度过这段艰难的时光。这一走,偌大的公司,高层一下子就只剩下了袁丽和经理娜塔莎。

娜塔莎是个执行力极强的人,她就像一台不知疲倦的工作机器,总是奔波在各个项目现场。为了确保项目能够按时、高质量地完成,她亲力亲为,从原材料的采购到工程进度的把控,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也正因如此,她鲜少在公司露面。于是,所有的事务就像汹涌的潮水一般,一股脑儿地涌到了袁丽的面前。公司虽大,内部却有着一言堂的作风,和国企那种民主、公开的氛围截然不同。所有的进出账,哪怕是一笔小数目的款项,都需要袁丽亲自审核签字;各项事务决策,无论是日常的运营安排,还是关乎公司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都离不开她的拍板定夺。这把她忙得焦头烂额,每天从早到晚,日程表被排得满满当当,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

每当忙到深夜,整个公司大楼都陷入了寂静,只有袁丽的办公室还亮着灯。她独自坐在办公室里,周围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一般,疲惫与委屈便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她忍不住咒骂起前夫常明:“这个死鬼,也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说不定又在哪个女人的被窝里逍遥快活呢,扔下这么大一个摊子给我。这么多年,我为这个公司付出了多少,他倒好,拍拍屁股就走了,把这些烂摊子都丢给我收拾。”想起女儿常涵,袁丽的眼眶也微微泛红,满心无奈,“女儿也和我不亲近,每次我想和她好好聊聊,她总是一副不耐烦的样子。我这么拼命,还不是为了这个家,为了给她更好的生活,给她提供最优质的教育,让她以后能有更多的选择,可她怎么就不理解我呢。”的确,像袁丽这样事业心极强的女人,在家庭和婚姻上,似乎总是难以圆满。她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中,一心想着要把公司经营好,给家人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却在不经意间,疏远了身边最亲近的人,在家庭与事业之间,始终难以找到那个完美的平衡点 。

都说婚姻是两个人携手走过漫长岁月的约定,这一路上,或有暖阳相伴,或遇疾风骤雨,其中的滋味,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在这纷繁复杂、光怪陆离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沿着自己独特的轨迹前行,生活状态大相径庭。

瞧瞧那些在各个公司身居董事和经理高位的人,他们身着笔挺的西装,脚蹬锃亮的皮鞋,在写字楼的玻璃幕墙间穿梭。会议室里,他们口若悬河,凭借着敏锐的商业洞察力和果敢的决策力,在谈判桌上纵横捭阖,拿下一个又一个重要项目,在职场上叱咤风云,事业做得风生水起,成为众人眼中的成功典范。然而,当他们结束一天的忙碌,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面对空荡荡的房间或是家人疏离的眼神,那事业上的辉煌,却往往难以掩盖家庭生活中的遗憾,内心的孤独与失落,只有自己最清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把目光投向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他们的生活简单质朴,日子围绕着柴米油盐酱醋茶打转。清晨,在菜市场的讨价还价声中开启一天;傍晚,一家人围坐在略显陈旧但充满温馨的餐桌前,吃一顿热气腾腾的饭菜。饭桌上,父母讲述着工作中的趣事,孩子分享着学校里的小烦恼,那份烟火气里的亲情,是那么的温暖和实在,平凡的日子里满是珍贵的幸福。

可对于那些事业有成的人来说,情况却截然不同。就像袁丽,她为了美丽达集团的发展,付出了无数的心血。无数个深夜,当整座城市都陷入沉睡,她还在办公室对着电脑屏幕,分析着密密麻麻的数据,修改着一份又一份方案;无数个节假日,别人都在与家人欢聚一堂,她却奔波在出差的路上,奔赴各个城市洽谈业务。如今,她在事业上也算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公司在她的努力下稳步发展。

但在家庭方面,袁丽却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她的女儿常涵,在学校休息回到家后,也只是会象征性地和袁丽聊一会儿天。别的孩子回到家,会像欢快的小鸟一样,亲昵地依偎在母亲身边,搂着母亲的脖子,给母亲一个温暖的拥抱,或是撒着娇要这要那。可常涵却不会,她总是礼貌又生疏,和袁丽之间的交流,总是那么的客气,仿佛隔着一层无形且难以穿透的屏障。

袁丽清楚地记得有一次,常涵放假回家,她提前好几天就开始准备,精心挑选食材,照着菜谱,花费大半天的时间,满心欢喜地准备了一桌常涵爱吃的菜,想着这次一定要和女儿好好亲近亲近,弥补平日里缺失的陪伴。门铃响起,袁丽急忙跑去开门,脸上堆满了笑容。常涵进门后,只是简单地说了句“谢谢妈”,声音平淡得听不出太多情绪。然后就默默走到餐桌前,安静地坐下吃饭。袁丽坐在她对面,试图和她聊聊学校里的事情,“宝贝,这学期在学校怎么样?有没有交到新朋友?”“还行吧,就那样。”常涵头也不抬,有一搭没一搭地回应着。袁丽看着她低垂的眉眼,眼神里没有那种对母亲应有的依赖和亲昵,心里空落落的。那一刻,袁丽心里的失落感如汹涌的潮水般将她淹没,她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为女儿付出了这么多,牺牲了陪伴家人的时间,努力给她创造优渥的生活条件,可她们之间的关系却如此疏远。也许这就是所谓的“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吧,在追求事业成功的道路上,袁丽不知不觉地失去了太多和家人相处的时间,错过了孩子成长的许多重要时刻,那些没能参与的家长会、生日会,孩子第一次学会走路、第一次叫妈妈的瞬间,都成了袁丽心中永远无法填补的痛 。

常涵身为00后,处在十几岁这个充满奇幻色彩又满是叛逆因子的年纪,就像一本被密码锁层层锁住的日记,旁人根本无从知晓她内心的想法。在那座豪华气派的别墅里,她独爱三层那方属于自己的小天地。

别墅三层的房间,布置得极具个性。墙上贴满了各种风格迥异的海报,从热门的动漫角色到潮流的音乐偶像,彰显着她独特的喜好。地上随意摆放着几个懒人沙发,旁边堆满了各类时尚杂志和未完成的手账。她常常一整天都窝在这个房间里,拉上厚重的窗帘,只留一盏小台灯散发着柔和的光。她或是戴着耳机,沉浸在节奏强烈的音乐中,随着旋律轻轻晃动身体;或是坐在电脑前,手指在键盘上飞速敲击,和天南海北的网友谈天说地,脸上的表情随着屏幕上的内容不断变化,时而眉飞色舞,时而又眉头紧锁。

常涵认识家里的那三个俄罗斯女孩子。她们热情奔放,带着异域的独特魅力。从那以后,常涵时不时就会和她们聚在一起。她们会在别墅的花园里嬉笑玩耍,用并不流利但充满热情的语言交流着彼此国家的趣事。常涵会教她们玩一些国内流行的小游戏,而俄罗斯女孩们则会分享她们家乡的传统舞蹈和歌曲。她们还会一起窝在常涵的房间里,互相分享着彼此的小秘密,探讨着时尚穿搭和青春偶像,时不时爆发出一阵欢快的笑声。

每当袁丽看到这一幕,心中就会泛起一阵酸涩和不安。她不禁觉得,这父女俩仿佛被这三个俄罗斯小妞施了魔法,偷去了心智。丈夫常明本就许久未曾归家,袁丽忍不住猜测,是不是这三个热情似火的俄罗斯女孩让他流连忘返,连家都顾不上了。而女儿常涵,曾经和自己虽不算亲密无间,但也有着母女间应有的亲近。可如今,却整天和这三个外国女孩混在一起,对自己越发疏离。袁丽满心疑惑,自己辛苦打拼,给家人创造了如此优渥的生活条件,怎么到头来,却感觉在家庭中越来越像个局外人,曾经紧密相连的亲情,似乎在不知不觉间被这三个俄罗斯女孩横插一脚,变得支离破碎 。

在那些被工作和家庭双重压力逼得喘不过气的日子里,常明的杳无音信以及女儿的疏离,让袁丽无数次在夜深人静时,心中恨意翻涌,恨得咬牙切齿。她恨常明的不负责任,恨他就这样轻易地抛下家庭,让自己独自面对这一切的艰难;恨女儿的不理解,恨她们之间曾经亲密无间的母女情,在时光的流逝中变得如此淡薄。这份恨意,如同荆棘一般,在她的心里肆意生长,刺痛着她的每一根神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然而,命运在给她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却又打开了一扇窗。好在常明的父母,那两位善良淳朴的老人,始终如一地给予袁丽亲人般的牵挂。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洒进这座城市,两位老人就已经在厨房里忙碌起来。他们精心挑选食材,用心烹饪着袁丽最爱吃的饭菜,每一道菜里都饱含着他们对袁丽深深的关爱。做好饭后,他们会小心翼翼地将饭菜装进保温盒,然后不辞辛劳地赶到袁丽的公司或者家中。

除了送饭,他们还会在逛街时,留意那些精致漂亮的首饰。只要看到适合袁丽的,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买下来。无论是一条闪耀着光芒的项链,还是一对精致小巧的耳环,每一件首饰都承载着他们对袁丽满满的疼爱。在老人的眼中,袁丽不仅仅是他们的儿媳,更是他们疼爱的孩子。他们深知袁丽这些年为这个家付出了太多,经历了太多的委屈和艰辛。所以,他们总是尽自己所能,用这些看似微不足道却又饱含深情的举动,温暖着袁丽那颗疲惫又受伤的心,让袁丽在这冰冷的世界里,依然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和亲人的关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