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观穷苦人聚居的区域,尤其是有色人种社区,这里仿佛是被警察遗忘的角落,又像是他们肆意掠夺的“狩猎场”。狭窄昏暗的街道上,警察的出现往往伴随着恐惧与压迫。他们时常以各种莫须有的理由,对有色人种进行无端盘查。从街边摆摊的小商贩,到刚刚放学的孩子,都可能成为他们勒索的对象。那些警察随意翻看人们的物品,稍有不从,便会恶语相向,甚至拳脚相加,最后堂而皇之地拿走他们辛苦积攒的钱财,将这视作理所当然的“战利品”。
肯特在社区担任辅助警察的日子里,这些黑暗的场景如同一幅幅令人作呕的画面,不断在他眼前上演。起初,他还天真地以为自己能够凭借微薄之力,改变这一切不公,用自己的行动去守护每一个人的权益。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渐渐发现,自己的力量太过渺小,在这根深蒂固的腐朽体系面前,他的努力不过是杯水车薪。那些被勒索的穷苦人,眼中满是无奈与恐惧,他们不敢反抗,只能默默承受。每一次看到这样的场景,肯特的内心都如被重锤狠狠敲击,他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鸿沟越来越深,终于,他对这份工作彻底失望,决然地选择离开。
年龄稍长一些后,肯特怀揣着对正义的执着,心中燃起新的希望,毅然参军入伍。他想着,军队或许是一片纯净的天地,能够让他践行心中的正义,为国家和人民真正地贡献力量。然而,当他踏入等级森严的美国军营,才发现这里同样是一个充满荒诞与无奈的世界。
在军营里,严格的等级制度如同一条条冰冷的铁链,束缚着每一个人。上级军官的命令就是绝对的权威,不容置疑,不容反抗。而那些所谓的“潜规则”更是横行无忌,晋升机会往往被那些善于阿谀奉承、与高层关系密切的人所占据,真正有能力、有正义感的人却常常被边缘化。
肯特始终坚守着内心的正义,他看不惯那些不公平的现象。当看到有新兵因为出身贫寒而被无端欺负,有士兵因为拒绝参与不正当的利益输送而被打压时,他总会挺身而出,为他们打抱不平。他的这种行为,在其他人眼中,却成了一种“异类”的表现。他逐渐成为军营里最不受欢迎的那个人,战友们对他敬而远之,上级军官对他更是充满了不满与厌烦。在这个以服从和利益为导向的环境里,他心中的正义就像是一个不合时宜的笑话,显得如此格格不入。
在那纪律严明、等级分明的美国军营中,肯特行事一贯细致入微,无论是整理装备时对每一颗螺丝的检查,还是执行任务时对每一个细节的把控,都彰显出他远超常人的细心特质。这种特质在粗犷豪迈的军人堆里显得尤为突出,也因此,他的细心才能被上校阿尔奥尔夫敏锐地捕捉并欣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校阿尔奥尔夫,一位在军队中摸爬滚打多年,有着丰富作战经验和独到眼光的资深军官。他深知战场上任何一个细微的疏忽都可能导致满盘皆输,而肯特的细心正是他所看重的关键品质。经过深思熟虑,上校决定将肯特选为工兵里最危险的爆破兵种。
爆破兵种,那是工兵队伍中刀尖上的舞者,每一次任务都与死神共舞。他们需要在枪林弹雨中,精准地安置炸药,稍有差池,便会引发惊天动地的爆炸,不仅任务功亏一篑,自己也会尸骨无存。从复杂的地形勘察,到精确计算炸药的用量和放置位置,再到在极端危险的环境下完成爆破操作,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高度的专注和极致的细心,这与肯特的特质完美契合。
然而,看似最危险的爆破工种,背后却有着不为人知的真相。美国在国际舞台上,常常打着各种冠冕堂皇的旗号,派出兵员到世界各国进行侵略。在这些侵略行动中,战场形势复杂多变,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危险性。但相较于深入敌阵进行激烈交火的其他兵种,工兵的爆破任务虽然危险,却有着相对固定的任务流程和行动区域。只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执行,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和勘察,反而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开最直接的战斗冲突。从这个角度来看,弓兵(此处推测为工兵误写)其实属于一个比较安全的兵种,这也不失为上校阿尔奥尔夫对肯特的一种保护。
上校阿尔奥尔夫的这份用心,或许只有他自己最为清楚。他一方面欣赏肯特的才能,希望他能在适合的岗位上发挥价值;另一方面,又不想让这样一个优秀的士兵轻易地在残酷的战争中白白牺牲。而肯特,在得知自己被选入爆破兵种时,心中虽有对未知危险的忐忑,但更多的是对这份信任的感激和对执行任务的坚定决心,他并不知道这背后还隐藏着上校如此复杂的考量 。
当肯特被选定为爆破兵种的那一刻,他便仿佛踏入了一扇通往神秘与危险交织世界的大门。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一头扎进了对各种爆炸品、地雷和炸弹的学习研究中。那一间间堆满资料和模型的教室与实验室,成了他最常出没的地方。
从最基础的爆炸原理学起,肯特每天都沉浸在复杂的公式和理论知识里。他仔细研读各类爆炸品的成分、特性,了解不同物质混合后产生的化学变化,只为掌握每一种爆炸品的脾气秉性。在学习地雷构造时,他对着各种地雷模型,反复拆解、组装,熟悉每一个零件的位置和作用,哪怕是最微小的引信装置,他都研究得透彻无比。而对于炸弹的学习更是复杂,不同类型的炸弹,有着不同的用途和引爆方式,从定时炸弹到触发炸弹,从常规炸弹到特种炸弹,每一种都需要他牢记于心。
这八年的从军时光,是一段充满艰辛与磨砺的旅程。无数个日夜,他在训练场上挥汗如雨,模拟实战环境下的爆破任务,一次次地背着沉重的装备,在崎岖的地形中艰难前行,只为在关键时刻能够迅速、准确地完成任务。遇到技术难题时,他常常独自钻研到深夜,眉头紧锁,双眼布满血丝,却从未有过一丝放弃的念头。那些因操作失误而导致的小事故,让他受伤流血,疼痛与挫败感如影随形,泪水也曾在无人时悄然滑落,但他始终咬着牙坚持了下来。
当然,这八年里也不乏喜悦的时刻。当他成功完成一次高难度的爆破演练,看着那精准炸开的目标,听着周围响起的掌声和赞叹,心中的成就感油然而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得到教官和战友们的认可时,他的脸上也会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终于,肯特学成完毕,成为了一名合格的退役军人。他以为自己即将告别那充满硝烟与危险的军旅生活,回归平凡的日子。然而,命运却再次和他开了个玩笑。平静的生活还没享受多久,一纸召回令打破了他所有的憧憬。他被紧急召回部队,即将奔赴伊拉克执行任务。
当肯特接到被召回部队,前往伊拉克执行任务的命令时,他的内心五味杂陈,这一趟远行,对他而言,宛如一把双刃剑,既是希望的曙光,却也暗藏着无尽的阴霾。
退役后的生活,远没有肯特想象中那般轻松惬意。那些微薄的退役津贴,在现实生活的重压下,显得如此不堪一击。他需要支付房租,那一笔笔费用如同流水般迅速消耗着他的积蓄;日常的饮食开销,看似零碎,却也在日积月累中成为了沉重的负担;还有水电费、交通费等各种生活杂费,如同一张无形的大网,将他紧紧束缚。曾经在部队里,一切生活所需都由军队提供,他从未如此真切地感受到生活成本的高昂。如今,这些退役津贴根本不足以维持他生活的所有开销,每一分钱都得精打细算,这让他时常陷入焦虑与无奈之中。
在美国这个崇尚个人独立与自主的国度,一个成年人如果在退役后还依靠父母的帮衬来维持生活,无疑会被视为一种耻辱,与整个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格格不入。肯特从小就深受这种文化的熏陶,内心深处有着强烈的自尊和独立意识。他无法忍受自己成为父母的累赘,看着父母日渐衰老的面容,他更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他们的依靠,而不是让他们继续为自己操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