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张宁的内心深处,一直以来都深深惦记着师傅常宁。他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常宁每日不仅要在铁路岗位上辛勤劳作,承受着工作的压力与疲惫,还要分出大量的精力去兼顾外面日益繁杂的沙场生意,整个人被忙碌和劳累紧紧缠绕,几乎没有喘息的机会。这份辛苦,张宁感同身受,于是他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为师傅做些什么,帮助他缓解这份沉重的负担。
小主,
张宁先是跑回家里,与关系不好父母促膝长谈,将师傅的艰难处境一五一十地告知他们,言辞恳切地表达了自己想要帮助师傅的强烈意愿。父母被儿子的真诚和善良所打动,表示支持他的想法,将张宁和师傅的档案顺利挪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二等车站。这还不算完,张宁深知师傅的身体状况和生活压力,他觉得仅仅改变工作地点还远远不够,于是又千方百计、四处奔走,动用了自己所有的人际关系和资源,想方设法把师傅的调令改成了客运值班员。
这个二等车站的地理位置十分理想,恰好位于一个交通便利且离他们家距离适中的区域,对于常宁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极大的福音。从此以后,他上下班的路途时间大幅缩短,节省了不少宝贵的时间和精力,不必再像以前那样在漫长的通勤路上耗费大量的体力和心力。而且,新的工作班次也从原来那种枯燥乏味又让人疲惫不堪的两班倒,变成了更为科学合理的 4 班倒。这种日夜修修的大四班制,充分考虑了人体的生物钟和生理需求,让工作人员在工作之余能够拥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休息和恢复精力,有效地避免了过度劳累的情况发生。
更何况,这个二等站的运营情况相对较为清闲,尤其是在晚上,几乎没有什么列车经过。所谓的晚上加班,大多数时候也只不过是简单地看看门,确保车站的安全而已,工作强度相较于之前的岗位大幅降低。这样一来,常宁就拥有了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既能够更好地照顾家里,关心家人的生活,尽到自己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也能够更加从容地去经营沙场生意,不至于被繁忙的工作完全束缚住手脚,实现了生活和事业之间更好的平衡状态。
当常宁得知这一切都是徒弟张宁默默为自己所做的之后,内心深处受到了极大的触动,一种难以言表的感动之情油然而生。他望着张宁,眼中满是慈爱与赞许的光芒,声音微微颤抖地说道:“徒弟,你这心思可真是细腻啊,师傅都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才好。你为师傅考虑得如此周全,方方面面都想到了,这份情,师傅真的是深深地记下了,一辈子都不会忘。”
张宁听到师傅的这番话,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脸上泛起了一抹淡淡的红晕,笑着说道:“师傅,您这说的是哪里话。您平时对我那么好,在工作上悉心教导我,在生活中也处处关心我,我一直都想找个机会好好报答您。看到您每天那么辛苦,累得身心俱疲,我这心里就像被刀割一样难受,所以就想着一定要做点什么来帮您减轻负担。这都是我分内之事,是我应该做的,只要您以后能过得轻松一点,不再那么累,我就心满意足了,开心得不得了。”
从那以后,常宁很快便适应了新的工作岗位,他的生活也逐渐变得更加规律有序、从容不迫。每天上班时,他都能够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为旅客们提供优质的服务;下班后,他可以尽情地享受家庭的温暖,与家人共度欢乐时光,或者专心致志地去打理沙场的生意,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而美好。
2003 年年底,凛冽的寒风如刀子般刮过城市的大街小巷,路上的行人都裹紧了棉衣,匆匆忙忙地赶着回家。在这样一个寒冷的日子里,常宁那虽不宽敞却处处洋溢着温馨气息的小家,迎来了两位略显特殊的客人——刚满 17 岁的张宁和他那在众人眼中出了名的漂亮姐姐张洋。
张洋生得极为标志动人,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如瀑布般柔顺地垂落在她的双肩,精致的五官好似精心雕琢的艺术品,搭配着那白皙得近乎透明的皮肤,举手投足间都散发着一种独特而迷人的魅力,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吸引众多的目光。然而,自从上次她以一种看似潇洒利落的姿态给弟弟甩下钱后,便如同人间蒸发一般,彻底消失在了常宁和张宁的生活里,没有留下一丝痕迹,仿佛从未出现过。
这一次,她的突然出现,多少让常宁感到有些意外。她站在门口,神色略显不自然地解释说是奉父母之命前来走访慰问一下。原来,之前常宁为了家人的居住需求,购置了一套三室的房子给父母和常江居住,而自己则另外租了一间老式的步梯楼。当张洋姐弟俩踏入这栋陈旧的楼房,踏上那狭窄而又昏暗的楼梯时,内心的煎熬便如潮水般涌来。对于一直居住在宽敞明亮、配备先进电梯设施的高档住宅里的他们来说,这五层楼的攀爬简直就是一场难以忍受的噩梦。
楼道里灯光昏暗,墙壁上的油漆剥落,露出斑驳的痕迹,台阶也因年久失修而显得高低不平。每走一步,张洋都感觉像是在攀登一座陡峭无比的山峰,双腿渐渐变得沉重如铅,呼吸也愈发急促起来,额头上很快就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她穿着的那双时尚高跟鞋,在这崎岖的楼梯上显得格格不入,不仅让她的行走变得更加艰难,还时刻担心着一个不小心就会崴到脚,每一步都迈得极为小心谨慎。
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