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不通情理

铁路职工 王常明 2948 字 10天前

电话那头的徐健父亲冷哼了一声,那声音透过听筒清晰地传入常宁的耳中,充满了不屑与质疑,刚要开口反驳,常宁似乎早有预料,紧接着又耐心地说道:“我非常理解您的心情,孩子之间的事情有时候确实让咱们大人也很头疼,我自己也有这样的烦恼。但咱们静下心来想想,我们的目的都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孩子好。如果我们能够好好地引导他们,让他们学会正确地处理彼此的关系,说不定他们还能成为好朋友呢。您也不希望孩子在学校里总是惹是生非,没有一个知心的朋友吧?”

常宁就这样耐着性子,一句一句地和徐健父亲沟通着,每一个字都饱含着关切和理性,不急不躁,有条不紊。或许是被常宁那如春风化雨般的执着和诚恳所打动,徐健父亲的态度逐渐有了转变,从一开始的蛮不讲理、抵触厌烦,变得沉默不语,电话那头只能听到他偶尔的呼吸声,似乎在认真地思考着常宁的话,内心在做着激烈的挣扎。

终于,徐健父亲在电话那头轻轻地叹了口气,那声叹息仿佛带着一丝妥协和醒悟,说道:“行,我知道了,这次是我家孩子不对,我会好好管管徐健这小子的。”

挂断电话后,徐健父亲阴沉着脸把徐健叫到了跟前,看着眼前这个调皮捣蛋却又让自己操碎了心的儿子,一脸严肃地将他在学校里的所作所为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每说一件事,语气就加重一分。最后,严厉地批评了他,目光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告诫他要尊重同学,不能再这样肆意妄为,否则将会受到更严厉的惩罚。

从那以后,徐健像是变了一个人似的,收敛了许多,不再去招惹常涵。而常涵也在父亲的鼓励和开导下,慢慢地放下了心中的芥蒂,脸上重新绽放出了灿烂的笑容,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学习中,两个孩子的校园生活也终于逐渐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就像那被暴风雨洗礼后的天空,重新变得湛蓝而澄澈。

常宁略显疲惫却又透着一丝欣慰的脸上,他小心翼翼地提着精心准备的饭菜,脚步轻快地朝着医院走去。这是他足足休息了一个月之后。

在这过去的一个月里,常宁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了照料张宁上。他不辞辛劳地为张宁准备营养丰富又合口味的饭菜,每天变着花样地烹饪,从鲜嫩的蔬菜到滋补的炖汤,每一道菜都倾注了他的心血。在他的悉心照料下,张宁的身体状况有了明显的好转,之前受伤的部位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精神头也越来越好,脸上渐渐有了红润的气色。

回想起刚受伤那会儿,常宁心急如焚地想要早点回到工作岗位上,他担心工作上的事情积压太多,给同事们增添麻烦。然而,领导却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常宁啊,你不用着急,工作这边我们都安排好了,你先把张宁伺候好了再说,他现在最需要的就是你的照顾。”领导的关心和理解让常宁心里暖暖的,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要照顾好张宁的决心。

说来也奇怪,张宁和主任私下里还特意提到,在这康复的期间,只希望由他的师傅常宁来帮忙照顾。张宁笑着说:“师父和师娘做的饭特别好吃,我现在都离不开这口味了,而且师父照顾我特别细心,起居方面也多亏了他。”或许,在张宁心里,常宁早已不仅仅是工作上的师傅,更像是亲人一般的存在。

而在这些日子里,还有一件事让常宁觉得有些蹊跷。张宁的父母仅仅露了一面,匆匆忙忙地给常宁扔下了 15万。 往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仿佛有什么更重要的事情牵绊住了他们。就连张宁的姐姐,也没有再来医院探望过。常宁心里虽然有些疑惑,但他也没有过多地去追问,只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张宁的康复上,他想着,只要张宁能快点好起来,其他的事情或许都不重要了。

到了医院病房,常宁轻轻地推开门,脸上挂着温暖的笑容,说道:“张宁,我来看你了,今天给你带了你最爱吃的菜。”张宁正坐在床上看着书,听到常宁的声音,立刻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喜悦的光芒:“师父,您来了!我都快想吃您做的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