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生离死别

铁路职工 王常明 2537 字 10天前

他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在老师傅家中短暂而又漫长的停留后,缓缓转身,一步一回头地离开了。

在心中默默诉说着对老师傅的感激与不舍,回忆着他们一起度过的点点滴滴,从初入车间时的懵懂无知,到逐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能手,每一个瞬间都饱含着老师傅的心血与付出。然而,常宁深知,车间的运转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每一个零件都至关重要,少了任何一个人都可能影响整体的运作。自己第二天还得按时回到岗位上,肩负起那份属于自己的责任。他多么渴望能跟着去殡仪馆的火化车间,送老师傅最后一程,陪他走完这最后的旅程,但责任的重担沉甸甸地压在肩头,让他别无选择,只能无奈地放弃这个想法。

每一步都像是有千斤重,带着满心的悲痛与遗憾,他拖着沉重的步伐迈向回家的路。一路上,他的脑海中一片空白,只有老师傅的身影挥之不去。回到家中,他简单洗漱后便躺在床上,望着漆黑的天花板,久久不能入眠。他知道,明天依旧是忙碌而又无法停歇的一天,只是这一次,当他踏入车间,那个熟悉且敬爱的老师傅的身影将永远不会再出现,而他,必须带着老师傅的期望与教诲,继续在这条充满艰辛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小主,

常宁迈着沉重且迟缓的步伐回到家中,仿佛每一步都承载着千钧的重量。他身心俱疲地推开家门,连灯都没力气去开,径直朝着卧室走去,然后整个人如同失去了所有支撑一般,瘫倒在了那张凌乱的床上。他的双眼空洞无神地直勾勾地盯着天花板,黯淡的月光透过窗户洒在他满是疲惫与哀伤的脸上,思绪却早已飘远,毫无睡意可言。

在这寂静而又压抑的黑暗中,他的脑海里犹如一台失控的走马灯,不受控制地不断闪现着过往岁月中的种种画面。那些曾经在铁路线上一同挥洒汗水、并肩作战的工友们的面容和身影,在这如墨般的夜色里交替浮现,时而清晰,时而模糊,仿佛是命运在无情地捉弄他,不让他有片刻安宁。

他的思绪飘回到了多年前,那个初入铁路行业的自己,脸上洋溢着青春的朝气与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那时的他,眼中闪烁着光芒,一心想着要在这片广阔的天地里大展拳脚,为铁路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憧憬着能通过这份工作过上安稳幸福的生活。然而,现实却如同一堵冰冷而坚硬的墙,无情地矗立在他的面前,将他的热情一点点地消磨殆尽。

这些年来,身边的工友们一个接一个地离去,他们离去时的年纪大多都在四五十岁、五六十岁,这本应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壮年时期,是可以尽情享受生活、看着子女成家立业、含饴弄孙的幸福时光,可他们的生命却如脆弱的烛火,在铁路工作的重压下戛然而止。那些曾经回荡在车间、宿舍里的熟悉的爽朗笑声,那些充满着关切与质朴的日常话语,仿佛还在耳边回响,可那些说话的人却早已消失在这个世界上,只留下了无尽的思念和伤痛。

常宁的眼前浮现出了老张的身影,那位在扳道岗位上默默坚守了无数个日夜的老工人。老张为人忠厚老实,对待工作从来都是一丝不苟,哪怕是在寒风凛冽的冬夜或是酷热难耐的盛夏,他都从未有过一丝懈怠。然而,长期的熬夜和高强度的工作让他的身体每况愈下,各种疾病缠身。但他总是强忍着病痛,坚持在岗位上,直到那一天,他终于支撑不住,倒在了自己奉献了一生的岗位上,留下了孤苦伶仃、悲痛欲绝的家人。还有负责信号维护的老李,他的工作需要时刻保持高度的专注和精神紧张,任何一个微小的疏忽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为了确保铁路信号的正常运行,他经常不分昼夜地奔波在铁路沿线,检查和维修设备。不规律的作息和巨大的工作压力使他患上了严重的心脏病,可他却从未停下脚步休息。最终,无情的病魔还是过早地夺走了他的生命,让他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他热爱的世界和那些亲如兄弟的工友们。这些工友们,每一个人都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毫无保留地为铁路事业奉献了一切,他们在最平凡的岗位上做着最不平凡的坚守,可命运却如此不公,让他们最终未能享受到应有的幸福和安宁,未能善终。

常宁的心中满是苦涩与无奈,这种感觉如同潮水一般,一波又一波地向他袭来,几乎要将他淹没。他不禁开始深刻地反思,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难道真的只是命运的无情捉弄吗?还是说这个行业从一开始就存在着某种不合理的结构,才导致一线职工们付出了如此沉重的代价?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铁路一线职工的艰辛,熬夜对于他们来说早已成为了生活的常态,就像吃饭喝水一样平常。他们的身体长期处于极度的透支状态,生物钟完全紊乱,各种职业病缠身却又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疗和休息。然而,即便他们如此拼命地付出,所得到的回报却少得可怜,微薄的工资仅仅只能维持基本的生活开销,与他们所承受的身体和精神上的压力相比,简直是微不足道,远远无法弥补他们所奉献出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