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尽忠报国

鼎定河山 品涩居士 1822 字 9天前

瞧瞧,完颜女真对咱大定不就客客气气、以上国相待的嘛。嗯,别说什么女真使团在汴京闹事,兄弟姐妹之间还打打闹闹呢,再者人家不再三致歉了嘛。

这不正说明女真人自认咱大定国力是远胜过他们的吗?否则依他们的野蛮会承认错误?嗯,这便是贵在有自知之明了。

如此推算类比,大定胜过女真,女真胜后辽,后辽等于北燕,简而言之,就是大定胜过北燕。很简单的算法,妇孺皆知的嘛。

这……莫非脑回路清奇也能传染?这种自以为是的算法好别致啊,冯过拊额长叹。

许是时代局限性,又许是大定在契丹人的阴影笼罩之下憋屈太久感觉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农奴翻身把歌唱?!

即便是辛弃疾,也是力主北征。他短视么?当然不是,盖因他向来是主战派,此次北伐正是一了夙愿。为此,他数度上奏请求领兵出征,但却未能如愿。

因为此次征燕的大帅是童贯。

这数年来,童太傅平定方腊之乱,又监军五路伐宁,在军中影响力无与伦比,实乃鹰派第一人也。宦官做到他这份上,也算是到达人生巅峰了。

政和间,蔡京成为内阁首辅之后,就向英宗上书请求攻取青唐,为了投桃报李,蔡京极力推荐童贯担任监军,于是英宗命王厚为统帅,童贯为监军,率军出征,结果大军走到半路,因为宫中突然失火,英宗就写下手谕,让大军停止出击,没想到童贯接到圣旨以后,竟然将此事隐瞒了下来,他告诉王厚,皇上令我们尽快出兵。于是在童贯的忽悠下,王厚率领大军势如破竹,收复四州。童贵提升为景福殿使、襄州观察使,内侍凭资历任两使是从童贯开始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久,童贯为熙河兰湟、秦凤路经略安抚制置使,连续升官至武康军节度使。讨伐溪哥臧征,收复积石军、洮州,被加官为检校司空,此时的童贯已经军功显赫。

可见,童贯的也是立下赫赫战功的功臣。他虽是宦官,但与一般的太监不同,有胡子,声音像钟声一样响亮,而且身材魁梧。且其为人豪爽仗义,富有军事才略,在军营中赏罚分明,这也是为什么他能在军营中叱咤风云的缘故。

崇宁元年,童贯被封为检校太尉,出使契丹。有人说:“用宦官为使臣,难道国家没人了吗?”皇上说:“契丹听说童贯打败羌人,因此想见他,以他为使臣,察看敌国,也是良策。”童贯使燕回来,权势更大,握有朝廷内外军政大权。于是请求出兵进驻夏国横山,朝廷命他以太尉的身份为陕西、河东、河北宣抚使。不久,为开府仪同三司,签书枢密院河西、北两房。今年,他主管枢密院事。另外统领武信、武宁、护国、河东、山南东道、剑南东川等九镇,为太傅、泾国公。

大定立国以来,曹彬、杨业、狄青、王韶、种世衡等,皆一代名将也。时至今日,种师道、折可适领西军以抗西宁,可为军中双骄。然童贯方为军中一号人物,由他领军北伐实至名归。

北伐一事说来也是极玄幻,其中大定的想当然相当于是埋雷,而另一个人的出现则成了导火索。

此人唤作马植。

先前崇宁帝派郑允中为贺辽生辰使,童贯为副。童贯以宦官使辽,大为燕国皇帝不齿,指笑曰“南朝乏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