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眨了眨眼,很是认真的说:“师兄太谦虚了,你的七夕词与中秋词一出,天下传唱,再无人敢动笔写此二文,是别人不敢才对。”
冯过张了张嘴,好吧,你说的好有道理,我竟然无言以对。关键是,你可是要成为史上第一才女的,要不要这么“咄咄逼人”?
讲真,见多了“历史名人”,他似已有“免疫力”,但一旦李清照当面,却仍是恍惚了一阵。
“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子闺阁也。其词名《漱玉集》,寻之未得。《声声慢》一词,最为婉妙。……山谷所谓“以故为新,以俗为雅”者,易安先得之矣。”
在那个时空,冯过是拿李清照当偶像看待的。或者说,在他看来,李易安绝对是位文坛宗师级别的人物,即便与男子相较,也不遑多让,巾帼不让须眉也。
但这么一个婀娜少女俏生生的站在面前,乌漆的眸子凝视着自己,这让他居然有些莫名的紧张——李大才女攻击性好强哪。又或者说是他晓得她日后会有多大的成就方感压力,徐元杰与刘几就没太多感觉。
事实上,李清照也算是“名动京师”了,一阕《如梦令》平空出世,便轰动了整个京师,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
而她读了着名的《读中兴颂碑》诗后,当即写出了令人拍案叫绝的和诗《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两首。此诗笔势纵横地评议兴废,总结了昌代“安史之乱”前后兴败盛衰的历史教训,借嘲讽昌明皇,告诫大定统治者“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一个初涉世事的少女,对国家社稷能表达出如此深刻的关注和忧虑,不能不令世人刮目。
京中名士便评曰:“以妇人而厕众作,非深有思致者能之乎?”,“奇气横溢,尝鼎一脔,已知为驼峰、麟脯矣。”
也正因李清照“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李格非虽有遏、过、迥、逅、远、迈六子,却最喜爱膝下独女。
别说什么重男轻女,否则不会有“女儿是父母的贴身小棉袄”一说。
见冯过有些词穷,李清照眉眼绽笑:“恭祝三位师兄会试高中,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
三人自是谢过,可徐、刘二人明显感觉到自己是“附属品”、“买一送一”,小师妹的注意力皆在冯过身上哪。能不能不以貌取人……诶,不管论才还是论财,皆不及七郎远也,倒也无有比拼的心思了。不过,后殿可还有南嘉师妹呢,师妹遇师妹,东宫见西宫?这二人感觉自己变坏了都,怎么会有幸灾乐祸的心思呢?
不过,师妹尚未遇师妹之前,先遇上了“准师妹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