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麋鹿兴左

鼎定河山 品涩居士 1628 字 9天前

刘几期期道:“许是告知座师有关倭寇事宜了。”

“倭寇?果真是倭寇作乱么?”众人面色一紧,贾小春判断有错哪。

刘几:“大概是的,满街的人都在叫嚷有倭寇,先是在城西南,正满城乱窜,这会儿不知在哪。”

贾小春蹙了蹙眉,当真是倭寇?这南京守备难不成是纸糊的?都说大定武备懈弛,竟然荒废至斯,这也太骇人听闻了吧。

他在军中呆过,多少知晓造成如今军力不济的原因。

开国之初,太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削夺将帅手中的兵权,其一是通过“杯酒释兵权”、“后苑之宴”等赎买方式,解除了禁军中一批资深权重的高级将领的军权,起用一些资历较浅、容易驾驭的将领掌管禁军;其二是将握兵权、发兵权、将兵权一分而为三,遇有战事,临时遣将将兵;其三制定“更戍法”,形成“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局面,达到“将不得专其兵”目的;其四是以“以文驭武”,最高军事机关——枢密院的长官多地由文臣充任。

之后,“重文轻武”政策作为祖宗家法得到继续贯彻。特别是至“澶渊之盟”签订以后,定燕边境恢复和平,统治集团对将领的控制更为变本加厉。于是,大定武将群体倍遭冷遇。这一时期,以文臣任统兵官来督帅武将已渐成惯例。

然而,在严格扼制武将的同时,大定却在物质上,乃至刑罚上姑息宽纵武将。

对普通将官有罪必罚,严惩不贷(他贾小春便是其中牺牲品),但对高级将官就明显表现出法外施恩的态度。

太祖尝言:

“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谓好富贵者,不过欲多积金银,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耳。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久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君臣之间,两无猜嫌,上下相安,不亦善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此番话反映出了太祖及其后世对武将的统治心态。即在其集团利益允许的范围内,统治者可以在官场中给予武将们高额俸禄,允许或者鼓励他们在物质上的奢靡腐化,甚至可以在刑罚上对他们处处偏袒宽贷,得过且过。这些可算是统治者对武将的一种补偿,一种在剥夺他们军权之后的,在其他方面给予一定特权的补偿。如此,对为将者一方面猜忌和防范,一方面纵容和姑息,就构成了大定驭将政策相反相成的两个侧面。

由于将官的无权、畏权,无力治军,兵将关系松散,以及朝廷任将喜好庸才,特别是统治者对无能将官的惩办不力,姑息放纵,难以起到惩上以御下的警示作用,这些原因都使得到大定军事实力上出现“将懦兵骄惰”的现象,极大地削弱了大定军队的战斗力,一直处于军事劣势,被动挨打。直至今日,将官不但不能训练军队,而且管理也极为松弛,这也是区区倭寇能长驱直入寇犯南京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