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改之,绝对是崇宁五年二、三月间金陵城最亮的那个仔,无出其右者!
人怕出名猪怕壮,冯过成了香饽饽,不仅本地名士纷纷下帖相邀,秦淮河各大头牌也约好了一般竞相邀请其“莅临寒舍,略备薄茶,扫榻以待”。
“秦淮八艳”哪,多少乡绅名流求之不得辗转反侧,“饥饿营销”嘛,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这八位齐刷刷的主动邀请冯七郎,其中许是有竞争成份,但也足见其风头之劲。
拉仇恨哪。
但,冯过居然、竟然悉数婉拒了美人相邀?!
废话,有资南嘉董小宛这几位国色天香的小姐姐陪伴着,谁还稀罕楼子里出台不出台的那些头牌。
倒是董小宛不在“八艳”之列,被一个叫“林敏儿”的顶了位置,搞的他有那么一点点想“一识庐山真面目”。
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不能厚此薄彼呀,不符合他的人设——善解人意美少年!
秦淮河十里烟笼灯红酒绿,江南贡院里却是肃穆紧张气氛凝重,二十天阅卷、定取于房官、主(副)考官委实是件大工程,劳心劳力不说,还需慎之又慎,累成狗,痛并快乐着。
前几章出现过的那位中年儒生眉头紧皱,飞快地阅着卷子,有些心不在焉,更有些心烦意乱。
今科会试是见了鬼了,太不合理了,说好的本经最难治《春秋》的呢,怎么有近两百考生都报此房了?春秋房才两位房官,要在二十天时间完成审卷,真真是要命。
头先,他还想着阅卷而已,好轻松的有未?哪知道……说多了都是泪啊。
诶,南下了,离家乡尚远……
说是“中年”,其实他才三十岁出头而已。三十而立,黄潜善想着此次南京会试或许便是自己“立”的机遇。
黄潜善,字茂和,福建邵武人。政和元年,他考中进士。崇宁三年,任左司郎。陕西、河东大地震,山陵峡谷都变了位置,崇宁帝命令黄潜善去察访灾情,于是他就去视察。黄潜善回京后,不报告实情,只说是地震而已。
小主,
瞒上欺下嘛,混迹官场之道。皇帝久居大内,听到的全是通政使司或属臣的折奏,这其中有多少水分可想而知。可以这么说,大臣们虽然因政见不同而互相攻讦,但在应对皇帝这一条却是出奇的默契。算不上愚弄,只是庞大的文官系统要架空皇帝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