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常世子还真是个妙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嘛,他自也不能免俗,但却又是不俗的。伊尝言,女子如花,可欣赏却不可亵渎,天底下的美女多了去,难不成都得据为己有?“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得用欣赏敬畏的目光去看待所有美好的事物。董小宛是才貌出众不假,若起了私欲纳为禁脔实在不必。人哪,得知足——“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是以,无论以前如何,遇上常伷这么位“明主”,董小宛终算是幸运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冯过没见过常三,但看对方行事,显然是见过世面的,自有一番气势,根本未将朱珠放在眼里,至于朱勔,还不只是皇帝跟前一走狗罢了。
“如此器张……”常三笑了笑,说:“想来令尊是要官复原职了吧。”
“令尊”二字他咬的极重,毫不掩饰蔑视之意。朱勔父子全靠投机取巧、谄媚奉迎上位,完完全全就是不学无术的混混,即便身居要位亦为世人所不齿,这从“朱珠”这个名字可窥之一二。
仅此一点,所谓的“东南王”与“六贼”之首的蔡京便不可同日而语。
蔡京不消多说,乃是正经科举出身,精通文字笔墨,若非人品不堪,必是一代名臣。
他六个儿子分别叫作蔡攸、蔡鯈、蔡翛、蔡绦、蔡鞗、蔡修——来来来,不会读这六个字的同学举个手,不丢人,老师也认不全。
讲道理,这六个名字能读出一半的都是少数,就好像专门不让人叫一样。但蔡京还真不是故意让自己儿子的名字让人不认识,这些名字其实都寄托了美好的寓意。
攸,“水之安行为攸。”这个名给了大儿子,就是想让大儿子既能足够稳重,又能像流水一般知道变通;
鯈是一条鱼,一条《山海经》中的神兽鱼,吃了可以忘记烦恼,“其音如鹊,食之可以已忧。”蔡京这是希望自己的次子能够平安喜乐,忘却忧愁;
翛的意思跟鯈寓意差不多,代表着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看来蔡京虽然奸诈,但对于孩子们却格外宽容,希望他们能够快乐、健康的成长;
绦这个字指的是绳子或者带子,贺知章在名诗《咏柳》中就曾将柳条形容为绦:“万条垂下绿丝绦”;
鞗则是指马的缰绳。这两个儿子的名字都有绳索之意,再结合他们出生的时间来看,差不多是蔡京遭贬的时候,于是蔡京就用儿子的名字来提醒自己需要受到约束;
修这个字,如果单看字义,其实是包含了遥远、美好之意。人们一般的印象中,修是指束修,也就是读书人交给老师的学费,考虑到对读书人的推崇,似乎就能理解为何连交学费都是一件好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