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显然是不十分准确的。
此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说世上许许多多的职业,最没有用处的便是读书人。读书人虽有满腹学问,空有一番豪情,却完全没处发挥。还有一种是说人才太多了,在很多人中只有一个获得重用。
在冯过想来,书生不直接等于迂腐和寒酸,也不都是无用之辈。人们常用这句话形容那种看书看到迂腐,对他人和社会要求高,能力不足养不活自己的人,换句直接的话,就是“话多人穷“。在他看来,读书人可以分为四种,有经世之学的名士,有传世之作的文化名人,缺乏眼界的小知识分子和卖弄学术的伪知识分子、流氓知识分子。
先秦大昌时期,多的是手持宝剑一身侠气的读书人,上马能打仗,下马就能治理江山。原本圈粉无数的斯文书生,他们的名声到底是怎么败坏的?秦楚始重文轻武,导致武将遭受文官打压,在民间造成的想从文的居然比从戎的多达数倍的情形。从此时开始,人们对文人的看法已经渐渐发生扭转。到了大定,取得功名的特权阶级成了腐蚀朝廷的蛀虫,他们不缴赋税,疯狂兼并土地,百姓更是对他们深恶痛绝。而在某些历史时期,知识多的人往往更为掌权者所忌惮,常常成为被抨击的对象
仗义每是屠狗辈,侠女由来出风尘,负心全是读书人。读书人就一定是负心汉吗?说来说去只是几个斯文败类罢了。
不管怎样,读书,能够学以致用,就有用,不能够学以致用,那就是“无用”。怎样读书其实是一门学问,读书更是一种必不可缺的学习方式。
呃,跑偏了。
就今日所见,书生即便是手无缚鸡之力,却是临危难而不退缩,铁骨铮铮,直面生死。
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意外,早前威风八面作威作福的“大圣天子”亲军被一路赶鸭子般的逼的弃船逃窜。连日奔逃已然身心疲惫的逃兵们纷纷就地休憩,或倚靠树干或仰倒于地,任由长官如何催促喝斥就是不肯起身。那状况,凄凄惨惨戚戚,不忍直视。紧绷着的弦一旦放松,又哪能轻易再绷紧?
不多会,追兵赶至,林子里的溃兵顿感大限将至,慌乱的一匹,一时间人仰马翻,好不……热闹。
值此危急之际,尚能保持冷静的唯王寅一人而已。
他原本是歙州山里石匠出身,惯使一条钢枪,这条枪神出鬼没,万夫莫挡。坐下有宝马良驹名唤“转山飞”,这匹宝马登山渡水,如行平地。
跟随方腊起事后,颇通文墨、精通谋略的王寅被封为“兵部尚书”,管领兵权之事。
因为位高职重,王寅在战场上拼杀的机会并不多,但他确是方腊麾下难得的文武全才,一手枪法绝对名列“永乐武力值”前三。
摩尼教传至青溪时,挚友方腊积极参与其中,渐渐成了江浙明教的代言话事人,并网罗了吕师襄、裘日新、郑魔王、魔贼、仙姑、俞道安等骨干,他王寅也是其中之一。
后来,因受花石纲之苦,方腊乃登高一呼竖起反旗,一时间应者云从,这其中绝大多数便是明教教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