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秋景怡人,正好吟诗作词,某虽不才,亦愿抛砖引玉……”见冯过拱手微笑,却不接话,俞国宝负手踱步,俄顷,乃诵道:“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花边。玉骢惯识东湖路,骄嘶过、沽酒垆前。红杏香中箫鼓,绿杨影里秋千。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髻云偏。画船载取春归去,馀情寄、湖水湖烟。明日再携残醉,来寻陌上花钿。”
“旖旎多姿,极有情致。”谢逸拊掌赞道:“所谓情致浓而近雅,文珍兄此词可是写尽一幅东湖游乐图,大妙。”
汪革等人亦是称赏久之,皆道此词“甚妙”。
徐元杰与刘几交换了个眼神,虽处“敌对阵营”,却也不能昧心说出“不好”来,默默的看去冯过,七郎作词可是个中好手,当能狠狠回击。
冯过默不作声,表情有些微妙,不出意外的话,这阙《风入松》便是俞国宝的巅峰之作了,在那个时空词“第流美而已。顾当时盛传,以其句丽可喜,又谐适便口诵,故称述者多”,他也因而得到即日解褐授官的优待。
其时,宋金签订“隆兴和议”,此后的三十年内双方都挂起了免战牌。暂时的和平麻痹了人们的意志,也为上流社会提供了醉生梦死的可能性。这首词写于淳熙年间,正是这种社会现实和心理状态的反映。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他这阙词其实写的是“西湖游乐图”,赞的是盛世光景,自能引得统治者赏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词,很长一个阶段是作为歌馆酒筵间的佐料而存在的。因此词人们对于香丽流美型的词风就有着特殊的偏爱。但冯过对此却是不感冒的,文既为心声,亦应带来正能量,或告诫或勉励或警醒可也。
见汪革几人交口称赞,他心下略有不爽,少年不识愁滋味吗?想来这几位并未意识到时艰困顿,完全被鲜花着锦般的表象所蒙蔽了双眼。
正好,打击一二便没了心理压力,信州才子乃不疾不徐的说道:“此调甚好,但末句未免儒酸。莫若改为‘明日重扶残醉’,则迥不同矣。”
这就好像一个拳击手噼里啪啦打出了一套组合拳,正耀武扬威的挑衅,却被对手轻飘飘的一拳K0击倒;又好似一个歌手刚演唱完歌曲,正享乐天籁之音给观众带来饕餮盛宴而掌声雷动,却被专业人士指出歌曲中有好几处乐理常识方面的错误,好大一盆冷水当头泼过来……
俞国宝这位当事人瞬即愣住,汪革等亦是眼睛一亮,越是品咂越觉精妙,再看冯过眼神便越发微妙。
昔日大昌郑谷在袁州,齐己因携所为诗往谒焉。有《早梅》诗曰:“前村深雪里,昨夜开数枝。”开谷笑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则佳。“齐己矍然不觉兼三衣叩地膜拜。自是士林以谷为齐己“一字之师”。
“明日重携残醉”与“明日重扶残醉”孰高孰低?所谓“一字师”不正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