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八卦花边

鼎定河山 品涩居士 1720 字 9天前

可见小报主要是从东京流传出去,始自都下传之四方”。进奏院员官方的信息总汇,从“并进奏官密切觉察”一语可知,小报的新闻来源与进奏院信息泄露有关;朝廷取缔它的理由是“撰造事端”,但既是进奏院泄露的新闻信息,因而未必是“撰造事端“、造谣生事,只是所传播的内容有害于封建统治而已;而且,小报的盛行与被屡查而不禁表明,小报的内容必定有一定程度的真实性。

小报的内容,或是朝报未报之事,或是官员陈乞未曾施行之事,或得于省、院之漏泄,或得于街市之剽闻,又或意见之撰造。所谓小报“记者”,实际上是情报贩子,他们都有公职,一般都是中央各官署的下级官员、大吏的差官和新贵的家人,也有进奏院的官吏。由于他们信息来源不同,有所谓内探、省探、衙探之类,分别探听宫廷、中央机关和各级官署的内部消息。他们为小报提供情报,完全是为了谋利。但由于政局动荡,一般下级官吏和民众很需要这方面的消息,使小报十分走红,甚至奔走相告,“以先得者为功”。因此,朝廷严禁小报的命令,往往只是一纸空文。

当然,小报的影响也不是太大,因而政府对私办小报的人的处罚也不重,一般对这些人员的处理只是流放到五百里外的地方接受当地政府的管束而已。

“信江杂志报”便算是小报,虽然它的信息量极大,但终非官方所属。事实上,它与官方的关联极为紧密,权威性、公信力毋庸置疑。因为其东家便是朝阳常氏,社长即朝阳王世子常伷。

世子幡然醒悟判若两人,纨绔气质犹在,却化身成了“敛财达人”。他从王爷老爹那“借”出一笔启动资金后,先从酒楼做起,做了简约而不简单的装璜;高薪聘请大厨;推出新式菜肴并取了别具诗意的菜名,如游龙戏凤(鱿鱼炒鸡片)、花好月圆(虾仁炒鸡蛋)、绝代双骄(青辣椒炒红辣椒)、青龙卧雪(盘白糖上面放根黄瓜)、黑熊掰棒(木耳炒豆芽)、苦凤怜鸾(黄瓜炒鸡肝鸭肉)、翠柳啼红(菠菜炒蘑菇)、美女簪花(黄花菜焖全菇)、瑞雪火山(凉拌西红柿上面再撒些白糖)、丹凤朝阳(松花蛋、咸鸭蛋、茶鸡蛋)等等;且狠抓卫生关,力求做到一尘不染;又下力气搞微笑工程,让客人享受到宾至如归的服务。如此种种,再加上一等一的人脉,“太白居”甫一开张便宾客盈门,自也是财源滚滚。接着,常世子又转战“娱乐业”,一番操作后“云想阁”上市,同样成为行业翘楚。而后,他又涉足书坊、报纸、典当、钱庄、漕运等诸多行业,身边聚集了一大批商业人才,短短三年时间便打造成了商业帝国。其本人自然也成了信州商会魁首,影响力辐射整个江西布政司。

小主,

“信江杂志报”算是他随意率性的小手笔,据说起因乃是其嫌弃本地小报太不够专业,所刊内容既无权威公信力,又无抓人眼球的娱乐消息,犹如鸡肋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是以干脆另起炉灶办了这份小报。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嘛,求人不如求己。

因其身份地位使然,第一时间便能打探到诸般朝堂秘闻。如刑部左侍郎家有悍妻,其在外密蓄美妾,但终被发现,“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结局很是狼狈,成了朝堂笑谈。又如,太仆寺少卿娶妻纳妾九妇,共生育十二女,力求一子,乃纳豆蔻小妾,“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哪曾想小妾十月怀胎后又生一女,是为“十三妹”。少卿大人恸哭“天绝我也”,遂卧榻不起。时人乃曰实非“我”当为“后”,无子之痛悲乎,非人之罪,B天绝人“后”。

如此种种,皆为百姓所喜闻乐见。而且,世子亲自下场设计刊面,一版为时政要闻,二版为军事外交,三版为科举秘要,四版为诗词歌赋,五版为农工商道,六版为朝堂逸事,七版为话本征文,八版为花边野谈。

当今词坛有“花间派”,词作内容多为歌咏旅愁闺怨、合欢离恨,局限于男女燕婉之私,文字富艳精工,艺术成就较高,影响甚剧。“花边野谈”与前者几乎挨不着边,有蹭热度之嫌,但受众却运胜于前者。此版也被称作“花边新闻”。

花边新闻因其形式与手工艺品的花边极为相似而得名。传统的花边是指手工艺品编织或刺绣成各种花样的带子,通常用做衣服的镶边,也称花边,花边新闻与之一样,都是用于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