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行清泪蓦然淌落,沈致信哽声低咽,作不得声。
这……心理承受能力也忒差了些吧。冯过那叫一个恨铁不成钢哪,区区秀才而已,何至于此?若是中举甚至中进士岂不要崩溃发疯?嗯,范进中举,果真是道尽科举百味。
待瞧瞧乌泱泱的童生,其中不乏白发皓首者,都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又道“十年寒窗无人晓一朝成名天下知”,这院试方是读书晋身的踏板,就这般叫人疯癫成魔?
正暗自嗟叹,那衙差又将第二张榜单贴了上去。
这张榜录的是“增生”名单。
在廪膳生员以外,再增加的生员,称为增广生员,简称“增广生”、“增生”。增广意为增加名额,增加名额后,原额内者为廪生,增额者则为增生;增生虽无食廪饩的待遇,但亦有名额的限制。
此次信州院试共录增广生员三十人,与去年相比增加五人,盖因此次参加院试的童生人数增加了近百人。
嗯,榜单一出,自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沈开恒被录了此榜,神情略略失落,但很快调整心情,一一谢过旁人的祝贺。
这就对喽,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且是青葱少年,哪来那么多悲春悯秋的伤感?何必给自己诸多压力?
嗯,再多说说这“秀才”。
“秀才”原指“才之秀者”,“秀才”也叫茂才、博士弟子员、弟子员、庠生等等。上古曾称学校为庠,生员故又称“庠生”。在州、县学的叫“邑庠生”、“县学生”,在府学的称“郡庠生”、“府学生”。明宗时,又有因筹饷而特许,由捐纳取得府、州、县学的生员资格,此种生员称为“例生”或“饷生”。
啥意思呢?就是说,纵然院试被刷下来,亦可通过捐纳获取秀才功名。当然,例生和饷生只是身份代表,象征意义多于实在意义,几无可能去参加乡试、会试博取官身。也正因如此,这等秀才是为真正科班出身的读书人所不齿的,被叱为“污秽龌龊之流,耻与为伍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又是一片嘈杂后,衙差终于贴上了第三张榜单,且笑嘻嘻地放缓速度,惹来一片叱骂声。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嘛,让人心痒痒牙痒痒。
此榜录的乃是院试一等名单,共二十人,称“廪生榜”。
廪生,即“廪膳生员”,由府、州、县按时发给银子和补助生活的生员。廪膳生员都有定额。廪膳意为公家提供膳食或享受公家膳食补贴(称为食廪、食饩、食廪饩),廪膳米人日一升,能供两人一日的膳食,换句话说,一升米一个人能吃两日。另,鱼肉盐醯之属官给之。且每年发廪饩银十二两。
可别小瞧了这“区区”十二两廪饩银。
《宛署杂记》一书中提到英宗景泰年间的油漆工、轿夫、清洁工的工资非常具有代表性:
一、在诸王馆选淑女、宫女,打扫夫每名三分;
二、装钉匠二名,每名每日工食银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