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宁远兵变

毕竟关宁锦防线那可是经过无数人努力,更是倾注了无数人的心血,这才终于建立起来的一条抵御后金进攻的防线:其中以山海关为后盾、宁远为中坚、锦州为先锋,其间筑有多个堡台作为联防据点。

明朝对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更是被袁崇焕重点打造完善。

朱信记得,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当初在孙承宗主持下,从1622年秋开始,明廷用了三年时间,耗费巨资,以宁远城为中心,构筑起了一条一百多公里长的连绵不断的堡垒群。在宁远到山海关之间,相继恢复了中前所、前屯卫、中后所、沙后所四城,同时在海中的觉华岛也筑城,作为辽西军粮贮存地。

到了1625年夏,孙承宗又进一步派人向宁远以北继续筑城,相继恢复了塔山、杏山、松山、锦州、小凌河、大凌河等城。这样,一条完整的宁锦防线就构筑完成了。从最前沿的大凌河堡到山海关,全程约二百多公里,分布着明军大城九座,小堡四十多座,兵力十多万,加上觉华岛供给的粮草,登州、莱州的水师保护海面,辽西走廊被明朝牢牢控制,后金要南下入寇,只要想从辽西走廊进军,那就根本绕不开这条坚固防线。

“想法虽好,可后来察哈尔部被后金打服,东江镇被袁崇焕破坏。没了东江镇在后方的牵制,鞑子可以从漠南蒙古突破长城,肆无忌惮掠劫明境,直到把河北、山东完全抢光、打烂。就这样一条所谓坚固防线,每年耗费大量军费,成为吸金黑洞,却又缺少主动出击的勇气,只能沦为被动防守,最终成为摆设。”朱信想到这,不禁摇头叹息道。

大明就好像是一辆沿着下坡奔向悬崖的马车,所有最终的目的地,都指向着一个万劫不复的灭亡终点!所以要拯救大明,谈何容易?

朱信想着想着,很快就睡了过去。

“嘭!”

“杀呀!”

“反了!”

“······”

没等他睡下去多久,他就被外头的连串炮响和喊杀打斗声音给吵醒了。

“什么情况?是演习还是鞑子打进城了?”

朱信瞬间惊醒,赶紧起身披上衣服,正准备出外表看看情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