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善凡早就预料到了这种情况,他微微一笑,又继续劝说道:“乡亲父老们,如果我们能多种植这些亩产高的农作物,一亩地的亩产,要顶稻米小麦的十几亩甚至几十亩,等收成之后,咱们家家户户都是吃的,还怕过不了冬?还怕什么挨饿?现在,只要你们愿意种植,我无偿帮大家育种,教大家种植,你们只需要拿出一部分土地出来推广种植就行了。”
百姓们听完之后,仍然是犹豫不决。毕竟他们习惯了种植小麦或者稻谷,忽然之间要他们种植这种毫无概念、从未见过的外来农作物,许多人还是不敢轻易尝试。
如果一旦缩小稻米小麦的种植面积,这万一遇到饥荒的时候,就算是少半斗收成,那都会死人的。百姓们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问题,面对一个涉及全家老少身家性命的问题,那可是半点都不敢含糊。
“不行不行!不能拿全家的性命开玩笑!”
“对,百户大人的好意,咱们心领了!”
“这事情,要丢性命的,事关生死,坚决不行!”
百姓们连连摇头,朱善凡顿时傻眼了。在他看来,有着如此高产逆天的农作物,原本百姓们应该是积极主动去争取呀?怎么现在反而是只看热闹,却都无法勇敢站出来尝试?
这也难怪当初的陈益老爷子,虽然冒着性命危险给大明带回了番薯薯种,但是在他回到广东家乡之后,番薯作为一种舶来品,也仅仅只是流行于广东、福建一带种植,短期之内还是无法一下就推广到全国。
千百年来,中国的老百姓已经习惯了米面,玉米、土豆和红薯虽产量高,但口感并不是很好。对于吃了上千年稻米和小麦的老百姓来说,接受新来的物种、尝试不同的口感,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大米具有鲜香软糯的口感,小麦磨成面粉做成面条包点之后,口感要比大米好很多。对于习惯了米面的老百姓来说,玉米土豆红薯吃起来却不是特别好吃,特别是红薯偏酸的口感让许多百姓不是很喜欢,讲究的百姓即使饿一点,那也不想委屈自己的味蕾。
直到清朝取代了明朝,因为从上到下大力推广红薯玉米这些高产农作物,在两百年间,大清人口剧增到了四亿人,直接实现了人口爆炸性增长。
眼见如此尴尬的情况,张铁豪赶紧站出来,对朱善凡举手喊道:“凡头儿,我家八亩田,愿意拿出一半田地来种植这三种农作物!”
有认识张铁豪的老百姓听了,纷纷上前劝阻:
“铁豪,你疯了,八亩地不好好种植稻谷,你种这些玩意干嘛?到时候少了一半的口粮,你老张家十多口人,非饿死不成!”
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