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贵妃喜出望外,连忙起身叩谢圣恩:“臣妾多谢皇上隆恩!”
次日早朝过后,朱锐便将首辅曹鼐、英国公张辅、兵部尚书于谦一起召到乾清宫议事。
朱锐坐在龙椅上,目光严肃地看着三人,问道:“于卿,现在朕的亲军都有哪些啊?”
于谦微微躬身,恭敬地回答道:“回皇上,据臣所知,目前亲军共有二十六卫,共计大约近十五万人。皆归陛下直接调度。”
朱锐微微点头,手指轻轻敲打着扶手,沉思片刻后说道:“嗯,朕近日在想是不是可以调整一下朕的亲军结构。朕打算将其中的二十卫交由兵部管理,另外朕想提拔一些年轻人担任亲军的统领。”
于谦心中一紧,谨慎地问道:“不知皇上说的是哪二十卫?”
朱锐缓缓开口:“金吾三卫、羽林三卫、府军五卫、燕山三卫、武功三卫、永清两卫及虎贲一卫。”
于谦眉头微微皱起,还未说话,朱锐又继续说道:“朕还打算提拔许震、赵忠、阎震、钱钦、周寿和周彧。不知各位爱卿有什么不同意见?”
曹鼐率先应道:“回皇上,臣觉得皇上的安排十分妥当。”
张辅也略加思索,说道:“老臣无异议!”
此时的于谦心中十分纠结,他深知后面这三位都是皇亲国戚,根本没有上过战场,更别说打仗了。但他也明白皇帝这么做或许是为了分权,平衡各方势力。
犹豫片刻后,于谦还是开口说道:“臣也无异议。只是每人该领多少兵马,臣觉得还需要商议。”
于是,几人围绕着详细的领兵安排展开了更为深入的讨论。
时间悄然流逝,到了四月八日清晨。
奉天殿内,气氛庄严肃穆。
文武大臣们分列两旁,静静地等待着今日的朝会开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朱锐高坐在龙椅之上,目光威严地扫视着下方。
太监王振站在大殿中央,手中拿着圣旨,清了清嗓子,开始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观天下,社稷之安,赖众臣之辅。
今有周能,乃朕之爱妃周氏之父,国之亲眷。
其女入宫以来,贤良淑德,为朕之宫廷增添诸多祥和。
周能其人,品行端正,素有名望。念其家族对朕之皇室一片忠心,为彰其德,特册封周能为庆云侯,享侯门之尊荣。
再者,朕念其才略,亦委以重任,即日起任其中军都督府左都督,望其能恪尽职守,统领军务,保我大明军事之安靖,为朝廷之稳定、江山之永固贡献力量。
国之安定,赖于兵强卫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