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深知此事非同小可,不敢有丝毫耽搁,赶忙禀报给了朱锐。
朱锐正襟危坐,手抚下巴,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他的目光时而锐利,时而迷茫,心中暗自琢磨:“出现现在这个局面无非是两种情况:其一、瓦剌人粮草不足,加之连日攻城,士兵比较疲惫,军心出现了动荡;其二,瓦剌人的主力已经离开了这里。”
“那瓦剌人的主力会去哪里呢?”这个问题在朱锐的脑海中不断盘旋,如幽灵般挥之不去。
他越想越觉得事情不妙,心中的不安逐渐加剧。
“不好!”朱锐突然从椅子上跳了起来,脸色骤变,“瓦剌人应该是去攻打北京城了!”
“算来算去,这京师还得于谦来守卫啊,穿越好像对历史轨迹影响不大啊。”他不禁心中暗自冷笑道。
原本,朱锐精心策划的战略是在怀来城与瓦剌军展开决战,然后让于谦统领京师援军从瓦剌军后方将其包围,如此一来,瓦剌人必定插翅难逃。
可是如今,瓦剌人并未按照他的预想行事,这迫使他不得不重新审视局势,改变战术。
想到此处,朱锐果断决定先将怀来城外的瓦剌人消灭,然后率领大军从最近的居庸关入关,直奔北京城,与城内的于谦里应外合,在北京城下将瓦剌人一举全歼。
主意已定,朱锐立即紧急召开文臣武将议事。
不多时,县衙内便聚集了众多文臣和将领。
紧张的气氛弥漫在空气中,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忧虑和疑惑。
朱锐目光扫过众人,开门见山地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
众人听完,皆面面相觑,一时间没人答话。
营帐内陷入了一片沉寂,只有沉重的呼吸声和偶尔的咳嗽声打破这份宁静。
“如果没有异议,那就照此行事。”朱锐说道,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突然,人群中有一人躬身说道:“皇上,臣觉得此举不妥!”
朱锐仔细一看,原来是太常寺少卿黄养正。
黄养正身形瘦弱,面容白净,透着一股书生气,但此刻却满脸涨红,显得格外激动。
朱锐皱了皱眉,问道:“有何不妥?”
黄养正拱手道:“让于谦守北京城,陛下您却在京城外,此乃有失人臣之礼!是对陛下的大不敬!”
人群中顿时有了一些骚动,不少人点头附和。
朱锐心中不禁暗自好笑,心想这位黄先生可真的是迂腐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