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另一边,本在谈论学问的蔡邕和司马徽被两人交谈的声音惊醒,看向刘曜一行人:“草民蔡邕,字伯喈,参见王爷,王妃!”
“憬之,你可算回来了,让为师一阵好等,那东西制作可还顺利?”
司马徽双眼兴奋的看着刘曜。
“蔡师速速请起,您乃当世大儒,此刻又是私底下,加上您跟老师乃是好友,若说行礼,也该本王才是!”
“老师,一切顺利,在回返之前,学生已经命人各装五百套,想必可以暂时满足老师以及师弟们之用!”
小主,
刘曜避开蔡邕一礼后,对着司马徽笑道。
“王爷,那玩意,真跟德操所言一般?”
此刻,蔡邕也顾不得礼节了,想起司马徽给他去信中的内容,蔡邕便呼吸急促。
若纸张乃是真的,若活字印刷术乃是真的,那可真是天下学子之福啊。
毕竟,虽然有君子六艺,可文人体弱乃是事实,每日捧着厚重的竹简,太过费力。
而且看书时,也极不方便。
可若是有了纸张和活字印刷术,原本数十斤的书籍,刻印在纸上,却仅有数斤乃至更加轻。
这岂不是学子们的福音?
蔡邕作为当世大儒,本身也是一个读书人,更有收集各种古籍,圣人学说的嗜好。
对于那些藏书,蔡邕是珍而重之,无论到什么地方,都会携带,更是慎之又慎,生怕书籍损坏。
照顾这些书籍,蔡邕比照顾家人还要细致。
在得知蔡昭姬有过目不忘之能后,更是让蔡昭姬将这些书籍全部看了一遍,为的便是哪怕书籍不慎遗失或者损毁,不至于让这些书籍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可这终归不保险。
现在若是有了纸张和活字印刷术,那这个问题便能彻底解决。
诸此种种,蔡邕焉能不激动?
便是贾诩,听到几人的对话,也顾不得跟刘曜较劲,狭长的双眼紧紧的盯着刘曜。
显然,他虽然看过书籍,可对此,他也极为期待。
“自然是真,待纸张抵达后,蔡师一看便知,此乃无垢送给蔡师的见面礼,望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