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转眼间一个月已经悄然过去。在这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整个北莽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不完全统计,累计新增移民数量竟然接近惊人的二十万之众!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与日俱增,每天都有更多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如潮水般涌向北莽。
起初,情况尚算稳定。不仅是雁南关每日迎来大量移民,就连东部那漫长的海岸线,也逐渐出现一艘艘满载着移民的船只缓缓靠岸。面对如此汹涌的移民潮,南方五国最初并未采取强硬措施加以阻拦,反而趁此良机,暗中派遣众多细作乔装打扮,混入移民队伍之中。他们如同幽灵一般,悄无声息地分散至北莽各地,精心构建起一个个隐蔽的情报网点。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地呈报上来有关北逃人数日益增多的消息如雪片般飞来。这下子,各国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恐慌和焦虑,纷纷下达命令,要求严格管控各自的边境线。一道道禁令犹如铜墙铁壁,试图将那些渴望逃离的民众阻挡在外。
但是,老百姓们可不会轻易屈服于这些限制。既然明面上无法通行,那就想方设法另辟蹊径。于是乎,各种各样令人瞠目结舌的手段应运而生:有的托关系、找门路;有的冒险偷渡,不惜穿越崇山峻岭和湍急河流;还有的干脆挖掘地道,妄图神不知鬼不觉地突破封锁……真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而负责边境管理的官府此时则陷入了一片混乱。面对蜂拥而至且花样百出的逃亡人群,他们纵然竭尽全力,也难以做到面面俱到。更有甚者,一些利欲熏心的官吏竟趁着这混乱局面大肆敛财,中饱私囊。原本应该守护国门的他们,却成为了这场风波中的蛀虫。
老百姓们一瞅见官府看管得没那么严实,那可真是像脱缰的野马一般,撒开脚丫子就组团朝北狂奔而去。有时候啊,白日里村子里头还满满当当全是人呢,可等到夜幕降临的时候,好家伙,居然就已经跑掉了一半之多!
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和北莽有着漫长边境线相邻的南汉国开始坐立不安、如临大敌啦!要知道,这四面八方涌来的移民当中,绝大多数都是从它这儿一窝蜂似地跑出去的呀!其他各个国家见状,也都不干了,隔三岔五就派遣使臣急匆匆地跑到南汉国兴师问罪。这些个使臣们一个个吹胡子瞪眼,嘴里头还嚷嚷着:“要是你们南汉国连自家边境都看守不好,放任百姓这般乱跑,我们可就要下令禁止本国国民再去你们那儿喽,而且还要跟你们彻底断绝自由贸易往来!”
这下可好,南汉国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呐!为了尽快解决这闹心的大规模移民问题,南汉帝当机立断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措施。先是在边境地区大举增兵,然后又特意指派了自己的八子亲自出马担任边境监军一职。
这位八王子手段狠辣,明令要求务必严格把控好边境,哪怕是一只苍蝇也绝不许从边境溜走。不仅如此,他还大兴土木,在边境线上筑起了高高的围墙,试图以此来阻挡那些想要出逃的人们。除此之外,他更是组织起一支支巡逻队伍,整天在边境附近来回转悠,只要发现有零零散散的人员靠近,二话不说直接就是驱赶甚至射杀。
小主,
就这样,一时之间,整个边境线附近气氛异常紧张,简直可以说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而原本闹哄哄的北逃现象,在这种高压态势之下,表面上倒是一下子就销声匿迹了。
然而,老百姓内心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犹如汹涌澎湃的潮水一般,根本无法阻拦。当他们得知前往北莽的人们日子过得滋润时,心中不禁思忖着:为何自己就不能过上那样的好日子呢?于是乎,尽管陆路被封堵得严严实实,但众人并未因此而气馁退缩,而是纷纷将目光投向了广袤无垠的大海。
一时间,原本平静安宁的东晋海岸线变得喧闹非凡、人头攒动。人们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络绎不绝地汇聚于此。
不过,想要通过海路抵达北莽并非易事。首先面临的问题便是船只,毕竟要想乘风破浪、扬帆远航,总得有一艘坚固可靠的大船才行。正因如此,那些嗅觉灵敏的东晋渔民们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商机。眼见着偷渡的人数日益增多,他们便趁机坐地起价,不断抬高船钱。用他们的话来说:“风浪越大,鱼越贵咯!”面对高昂的船费,囊中羞涩之人也唯有对着波涛滚滚的海面望洋兴叹,暗自懊恼自己钱包不够鼓;亦或是咬咬牙,下定决心先努力攒够钱后再作打算。
就这样,时间匆匆而过。一转眼又是七天过去了。哈森站在雁南关前,眼巴巴地苦等了整整七天。可放眼望去,关前来来往往的行人寥寥无几,再也不见前些时日那熙熙攘攘的热闹场景。见状,他心知肚明,不会再有更多的人来了。于是,按照此前与李晨共同商议好的改造计划,哈森果断地下达命令:“即刻封闭关口!”
随着哈森一声令下,雁南关那沉重厚实的大门缓缓合拢,发出一阵沉闷的声响。与此同时,雁南关的改造工程也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各项准备工作早已就绪,只待这关门的号角吹响,便能正式拉开帷幕,轰轰烈烈地展开施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