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手里绿油油的物件,他们几个车劳马顿的疲惫感,顿时一消而空。
他们来的匆忙。
湖边还有一大堆呢,想一想...湖里应当也有不少,这些可是绿花花的琉璃器皿,干劲就又涌了上来。
他们精神满满,露出了丑恶的嘴脸,催促着仆从整理马车,准备再回吐蕃。
只是...仆从们哀声怨道。
他们兴奋劲过去,也觉得是要好好休息一下,于是便寻了间客栈住了下来,心里一有底气,出手也阔绰了起来。
仆从也不用再睡马厩、牛棚,三个人能挤一间屋子了。
琳琅阁掌柜,把这笔账记下来,而后又写了两封信,分别给长孙无忌、尹煊送了过去。
收到这封信,看完了内容。
尹煊的心情多少有些复杂,这种一本万利的生意,还真是让人有一种将要沉沦进去的冲动。
三个玻璃杯子、一个玻璃簪子,就换来了一千多斤,快到一吨的碱矿。
那四个东西才值多少钱?
甚至...在吐蕃人眼中最珍贵的玻璃杯子,那三只加在一起,都还没一个玻璃簪子的成本高。
那簪子是一位匠人,用半天的时间雕出来的,这半天时间里,他还要吃一顿饭——嗳,这个成本就出在这一顿饭上了。
也就是尹煊让长孙无忌控制着。
像是房玄龄、魏征他们都是知根知底的,知道这种烧出来的玻璃不值钱,其他一些地位不够高的勋贵,虽然不知道这等秘密,但从高层刮来的风,也让他们明白,琉璃似乎不是那么珍贵。
除了几个消息不灵通的憨憨,真的一掷千金,用几百贯买了玻璃杯回去,光顾琳琅阁的也就只有那些商贾了。
如果没尹煊想从外邦商贾那坑一些物资的想法,不去管控这个东西,玻璃制品不说普及全长安,但家里稍微有点底子的,都能用得上玻璃制品。
总而言之。
那几个杯子加上簪子,成本不到一百文。
几十文买来那么些碱矿。
吐蕃商贾还觉得自己赚了。
智商税赚起来可真让人痛快。